古希腊自然哲学期,它直接追究本体,直接追究对象,这种直接追问对象的做法,叫把思施加到外物,这叫直思。
那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对精神和感知的直接研究,因为当时的人们根本想不到,我们的感知是需要琢磨的。所以人类早年一定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古希腊的一个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曾经对知是什么,感知是什么,有一个经典的表述。他说,我们的感知是真空的孔道,外物放射出流射,你可以理解为信息。他说外物放出流射或者我们今天理解为外物放出信息,通过我们真空的孔道进入我们的意识,他说这个真空的孔道有一个特点就是同引异斥。
什么意思呢?就是相同的东西它就吸引,不相同的东西它就排斥。比如他说,我的眼睛里面有水和火两个孔道,通过火的孔道,我们看到了明亮,通过水的孔道,我们看到了黑暗。就是我们的感知是真空的孔道,那么我们当然是客观的认知世界。
世界发出流射、发出信息,恩培多克勒说,这些信息进入血液,在血液中通过心脏混合形成知识。
随后,其他古希腊哲人展开追问。我们的感知是什么?它是有规定性的,还是一个真空的孔道?它的真空孔道是如何律行的?或者是如何接受信息的?
这一系追问一定要生出一个问题来,如果我们的感知不是真空的孔道,如果我们的感知是有规定性的,那么你怎么知道你所获得的知是主观加工的产物,还是客观对象的原样反映?就是说,如果我们不知道感知是什么,我们就没有资格追问对象,因为你无法判断你所说的对象是客观对象还是你的主观对象。
因此,当古希腊追问外在本体、展开直思的时候,它随后必然引出的是反思。也就是唯心的认识论的追问,是唯物的认识对象问题的必然后续追问问题,也就是说,认识论问题和唯心主义问题,是唯物主义必然导出的高级问题或者问题的纵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