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刚准备睡觉,微信突然弹出一个好友请求。
打了声招呼,才发现是初中的同学。
知道我在弄知识付费这一块,并且还是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同学很震惊:
「居然敢去创业公司,你不怕倒闭?!」
「像这种小公司一倒闭,你就啥都没有了!」
「这些可都是常识呢!」
我忍不住翻了一下白眼,回了一句:
「很多大公司也都在裁员,哪有什么稳定的工作。」
同学见我一副「不知悔改」的样子,继续劝说道:「你想想看,自己都二十几岁了,还没结婚。要说结婚了,公司倒闭,起码还有老公在!你现在能靠谁呢!」
「你也该懂事了,早点结婚吧!」
左一句「常识」,右一句「懂事」,听到我炸毛,差点想顺着wifi过去猛揍他一顿。
但我用残存的理智告诉自己:
暴力解决不了问题,解释也改变不了现状。
还不如赶紧扔几个表情包去结束这个话题。
正如那句话所说:
「认知层次不同的人,是很难沟通的。」
记得电影《后会无期》上演时,朋友圈里都在刷着一句经典台词: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大家纷纷感叹,在生活面前,那一堆堆的道理根本找不到半点用处。
看100篇的心灵鸡汤,都不会让自己从麻雀变成凤凰。
当时我还挺认同的。
直到后来,遇见的人、经历的事越来越多,我才发现自己错了:
没用的不是道理,是我们。
是思考上的懒惰,导致我们配不上更好的生活。
家里有位亲戚,从小生活比较艰苦,一直过着省吃俭用的生活。
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每月好歹有了几万块的收入。
按道理来说,既然收入翻了好几倍,生活质量也应该相应提高。
可惜并没有。
亲戚还是一如既往地拼命工作,以及拼命省钱。
买菜的时候,总会为了便宜那十几块钱跑去相隔3个地铁站的菜市场,而不是自家楼下的超市。
甚至连坐月子的时候,她的丈夫打算请个月嫂帮忙打理一下,也被她拒绝了。
哪怕当时她的身体已经相较虚弱,但为了省下1、2万,她还是坚持着自己做家务、带孩子,最后落下了一身病痛。
遭受了长期的病痛折磨后,亲戚开始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现在,为了尽快恢复健康,还特意花钱买了各种补品,请了营养师来帮助调理身体。
「勤俭节约」这个道理对吗?
对。
但是「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选择勤俭节约」对吗?
我看未必。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再正确的道理,也有不适用的情况。
认知是需要升级的。10年前的常识,可能是10年后的笑话。
只要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
世界上的所有「常识」、「经验」都存在着局限性。
千万不要把任何事情,当作理所当然。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则新闻:
12月1日,深圳一女子牵着一4岁女孩过斑马线,并抬手示意前方车辆礼让。该车不但没减速,还将女孩卷入车底碾压致死。
据@深圳交警 初查,张某某驾驶机动车未注意前方道路交通情况,行经人行横道时遇行人通过未停车让行是事故原因。
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责怪司机:「明明前面有人,为什么不停车!」
也有一些网友在质疑女子的做法:「为什么车都开到面前了,还要抢着过马路?如果我带着孩子,肯定等车都先过去啊!」
可惜世界没有如果。
「抬手示意前方车辆礼让」的举动, 说明那位女子已经留意到了车辆的逼近。
在那一刻,她选择相信经验,相信「司机看到行人会刹车」,所以才迈出了致命的那几步。
短短的几秒内,她把自己和女孩的命运,交到了司机的手上。
然而,这一次生活欺骗了她。
在著名的墨菲定律中,有这样一个解释:
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过分依靠已有的认知,只会夺走我们抵抗风险的能力。
一旦意外降临,我们根本不堪一击。
杨澜曾说过一句话:
「与其等待被拯救,不如自己去创造,而自我认知应该就是起点。」
如果你的脑海里面,经常出现这3句话:
「不可能。」
「我不信。」
「怎么可能。」
或许,你该把认知升级一下了。
因为认知水平越高的人,越不会轻易对一件事情下100%的判断。
哪怕对自己也是如此。
想尝试的事情,要是条件允许,就勇敢地去尝试。
不要让别人来告诉你,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你的边界,要由自己来拓展。
正如华住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季琦所说:
「人一辈子,别轻易给自己贴标签,尤其不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要想清楚自己是谁,要做什么,学会和自己的未来对话。
失败的时候不卑微沮丧,成功的时候不得意猖狂,认真做自己就好。」
这将是一段长远的旅程。
毕竟,提高认知水平,没有捷径。
哪怕我们多看几本书,多听几堂课,也只是一些辅助性的学习。
到了最后,许多事情,都需要你自己去尝试。
比如你为了减肥,特意关注了一个瘦身大v,天天看着人家吃沙拉,跑步,练瑜伽,自己却中午一盘烤肉,下午一杯奶茶,晚上一顿火锅,那你该胖还是得胖。
仅仅停留在脑海的认知,是0价值的。
你只是「知道」,未必「懂了」。
时代的发展,不会留给你太多时间原地踏步。
思维固化的人,迟早会输掉这个世界。
趁着年轻,你需要走出去,甚至跑起来。
才不至于哪天一觉睡醒,发现自己早已被世界抛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