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男人,在离婚时,你坚决要求孩子的抚养权是这些原因吗?
当幸福来敲门,这个电影大家都看过,但是我想说这个父亲,在中国社会是很少的。
妻子离婚,父亲要不放弃孩子抚养权,要不就是坚决要孩子。
真实的目的是,逃避责任,报复妻子幸福生活的资格。
比如,有的人,当年是200几年的时候,我在西欧一个小国家的电影院里看的这个电影。反复买了5次票,看了5次。次次泪流满面。除了第一次在某个节点我真的忍不住哭出声以外,剩下4次我都是默默流泪。身旁的老外感觉到了我的巨大情绪波动,他们用他们些微的肢体动作表达了他们的纳闷…… 我是妈妈带大的,爸爸从离婚后一年见我两次,每年从他那拿赡养费都是我最打怵最低自尊的事。所以我内心非常非常渴望父爱。当年看到这电影的时候内心真的掀起了巨大波澜。
不过现在都过去了。我自己是一位坚强的女性,我的老公是80分父亲(比60分的能和愿意给更多的宠爱但又不是100分的无微不至),我的儿子也是超暖的孩子。生活总会越来越好的。我们要超越过去。
在比如,原来去省城的大巴上总会播这部片子,有将近五年的时间总是频道的往省里跑,看了无数次。对我而言,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大吼大叫,好好跟孩子和妻子说话。
再比如,虽我文中讲的是父亲,但我觉得母亲同理。近年来,许多媒体书籍都在强调完美妈妈,这种导向让人反感,今天终于看到说我们不用做100分的完美父母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成为完美父母,我们要做的是用60分为孩子提供爱与支持,剩下的40分,向孩子坦诚自己的局限与无力。
另外生活是真的给我们馈赠的,我原生家庭的父亲没有给我那么大的底气吧。他对于我是个女孩而不是男孩感到难过,为着我没有听他给我的“最好”安排而愤怒,把我当作婚姻市场的商品来看。很多次遇到困难他逃开了,只留母亲和我们面对困境和残局,我如果只看他,我没有办法说父亲会给我底气。但是我仍然遇见了真正意义上的对我来说是“父亲”的长者。
我没有爸爸,这对年少懵懂的我并没有什么影响,我从妈妈那获得了充分的爱,然而8岁那年她过年回家,她并没有向以前那样抱我,也不接触我抚摸我,我很伤心,之后这么多年她一直这么对我,我根本感受不到她的爱,总感觉她越来越疏远我了,而我也疏远她了,于是我就开始紧张胆小了怕人了,越长大越严重,还得了抑郁症,其实初中就有抑郁倾向了!现在才知道原来我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感觉到妈妈的存在,我和她的依恋关系早就已经断了,所以我才会这样子,难怪一直锻炼胆量并没有什么用!现在应该是从建依恋关系吧!
每个人都有十足的理由和借口,屈从于身边的负面事物;但也可以决心走另一条路,而不是任由环境把自己塑造成糟糕的样子。——克里斯·加德纳《当幸福来敲门》台词 这部电影一直是我喜欢拿来和同学分享的TOP10之一,主人公也是我心目中的榜样。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尽力做到60分。困境中永不言弃是我的底线,顺利时反对奢靡也是我明明白白的底线;可以为正确的事毫不犹豫付出,也可以为勉强自己的事直言不讳。 不憋屈,不拧巴,尊重为先,清清爽爽有边界,坦坦荡荡活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