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会计出身的,记得当年上学时搞不清借与贷的关系,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公式后大家立刻就懂了,这个公式就是会计恒等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那么在股票市场里有没有一个恒等式呢?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赚有的人总是亏?
我认为股票的恒等式就是一句废话:在价格低的时候买进,价格高的时候卖出。用股票术语叫做低位建仓,高位空仓。或者看好的是候多头,不看好的时候空头。
可就是如此简单的原理在股票市场里也经常有人不能坚持。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能赚有的人总是亏呢?有分析称就是这三个原因:只爱短线、永远满仓、永不空仓。
1 只爱短线的人可能是中了“一万小时定律”的毒。
都知道股票靠炒,炒的是波动,所以很多人只爱短线。短线有即时效应,亏或赚能立即知道。其实很多人心里是知道短线优劣的。即便赚也赚不了多少钱的,当然亏也亏不了多少。
但这类人在心里面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且相信自己永远能有好运。认为赚得少不要紧,频繁操作多买几支就行了,这就是一种纯粹侥幸心理。这类人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懒惰的人,他们无论在股市里面呆多久都只是别人割韭菜的对象。
奇怪的是,在股市中,这类人不仅有而且很多。我认为他们应该是中了“一万小时定律”的毒。有人说只要在任务行业里呆够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专家就是中了一万小时定律的毒。我不是否定一万小时定律,而是说有些人屈解了一万小时定律而不自知。我称为中毒。
如果任何一个行业只要干够一万小时都成专家了,那所有的年纪大的人都是专家了。这样的话显而易见很可笑。
一万小时定律指的是**“有效”锻炼一定时间,有的是三年,有的是五年,甚至十年不等。最关键的是有效的,时间不同是行业不同的原因。一万小时只是虚数,我怀疑是不是受到爱迪生失败一万次发明电灯有关。
2 永远满仓,红眼病。守不住寂寞,又如何守住繁华?
有一类人在股市沉沉浮浮,无论资金多少,但永远满仓,这类人就是标准的赌徒心理。在牛市的有可能赚一笔,一旦股票下跌就傻了眼,割肉吧不忍心,不割吧继续亏,等到反弹时没了资金投,常见于散户跟风,最终下场只有泪千行。
正确的做法是升级自己的炒股模式。能这么干的都是炒股模式不健全导致。
每个立志在股市沉浮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模式,也可以说叫风格。如果仅仅是跟风还不如买基金或买定投,既省时间机会还大点。
股市就是高手的提款机,低手的埋骨地。没有自己的风格还不如不玩,也玩不开心。
3永不空仓。不相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有一类人是真正热爱炒股,一天不炒浑身不舒服,不论亏或赚只要手里有股票心里就踏实。他们是宁可天天套牢,不可一日无股。
按理说这类人叫真会玩。
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玩游戏成痴就没什么意思了。
其实很多散户也有这种一旦被套就坚守的毛病,他们相信自己的直觉。这种人是最可悲的。他们心里想着赚钱,可永远在亏损中,他们不相信止损就是赚,宁愿为了一棵大树,放弃整片森林,精神可嘉,行为愚钝。到了坚持不住的时候,长叹一声,股市就是骗人的玩意......
在股市中建立自己的智能模型,基础建牢一些,不要去相信理性也不要去相信感信,只相信自己模型。炒股犹如建立高楼大厦,建好地基,每次逐渐添砖加瓦,最终终能建出摩天大厦。
陷阱,低手的刮骨刀,高手的剑上刃。
股市中最多的其实就是各种陷阱,很多人深恶痛绝。其实,换一种看法就有不一样的天地,有时陷阱未必就是坏事。
正是有陷阱的存在,才有成长的空间。逐一看清陷阱,才能逐渐成长。当成长为能利用陷阱的时个,就进入高手行列了。
如何利用陷阱呢?
在把握住了方向的时候,买时空头陷阱就是最佳机会。卖时多头陷阱就是你的美味。
在大风大浪中,船慢慢航行才是王道。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不妨激进一些。
一切,皆是一场选择。
发挥自己的智慧、潜意识、显意识,努力吧!
只要相信自己能行,就一定行。
股票缘于愿望,止于空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