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张沙宾
1.研读考纲变化,把握备考方向。
研读2019年语文考纲及考试说明变化情况,同时还应关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以及对试题的评价报告,捕捉高考信息,使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如:复习文学鉴赏类的阅读,在小说和散文并重时,因近年来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文体特征越来越不明显,而散文阅读也已是第二年出现在考试说明例题当中,在阅读备考时尤其要注意。
2.注重基础,回归教材,以不变应万变。
回归教材,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再挖掘、梳理。可以将课本中的文言文注释再认真记记,重点实词意义的理解、典故的含义、特殊句式的辨析、基本的文化常识积累,名句默写的练习,这些知识能力都是会在高考试题中体现的。对课本中这些内容越熟悉,在考试中遇到相关内容自己反应的就越迅速越准确。对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要熟悉诗句内容、情感、艺术手法,高考诗歌鉴赏中比较阅读也是常考的题型,涉及到考纲中的诗歌时,是要凭借自己对原诗的记忆来答题的,所以,这段时间要对课本中的诗歌再加深印象。
3.突出重点薄弱点,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距高考一百天,复习时不可能再面面俱到。首先需要依据个人实际情况,明确复习重点,而选择题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训练重点;其次把第一轮复习过的知识点进行串连组合,形成体系结构。在实战解题中,遇到模糊不清、难以区分、容易混淆、缺失漏掉的知识点,及时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进行填补,逐步梳理完整;最后形成自己深入理解的条理化知识框架。以后在做题需要运用时,就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知识点,解题得分。
4.掌握不同类型作文写作特点,积累写作素材。
要依次把各种类型的作文都练到并熟练掌握。可以是整篇、分段与组句训练相结合,也可以是整篇与列提纲结合。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积累写作素材,读课文、时文、高考优秀作文,尤其要多关注一些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时代感强的材料。
5.练思维勤总结,增强规范答题意识。
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中,要避免重做题、轻反思导致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所以,训练经典题型之后,要认真比对答案,总结反思;找出差距,找到规律;学会踩得分点,规范答题。确保会的题准确无误,不因为表述、粗心不规范而丢分。
【数学】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数学备课组长 贾振兴
考前100天是复习备考冲刺的黄金时间,如何在这100天内最大程度提升数学成绩,不妨参考如下建议。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越来越体现出教材的基础作用—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依纲扣本. 其中“宗”和“本”指的都是课本,课本试题大都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与背景,是高考试题命制的重要依据。
1.通过回归课本,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力争能够完整的叙述每一个定义、法则、定理及其解析。
2.通过回归课本,回顾“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独立完成重要公式推导和定理证明。
3.通过回归课本,巩固“数学文化”“新增内容”。
4.通过回归课本,注重“通性通法”“数学思想”。能够独立完成典型例题、习题的求解。
二、错题回顾,避免再错
1.审题失误:忽略条件信息;遗忘隐含条件;曲解题意本质。
2.知识失误:概念理解偏差;公式性质记错;知识变通出错。
3.思维失误:思维定势影响;主观臆断出错;思维不严所致。
4.解法失误:计算推理错误;解法选取不当;答题不合规范。
三、加强规范训练,减少无谓失分
重温各类题型的答题规范,形成模板,消除“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对”的现象。
1.思路规范:最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2.运算规范:准确、简洁、快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巧,确保一次成功。
3.表达规范:步骤齐全(不多不少)、表达准确、推理清楚、卷面整洁。
4.注意特殊情况,如斜率不存在、空集等。
四、注重技巧,提高速度
1.选择题、填空题在考试中比例较大,分值较高,在高考成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正确率和速度都直接影响高考成绩。
抓住本质,回归定义;定性分析,多想少算;运用特例求解,以点代面;善于作图,巧用数形结合;大胆假设估算,快速定夺;合理排除,去伪存真。
2.通览全卷、摸清卷情、从易到难、确保准确、有舍有得。
善待容易题中档题;面对难题分步抢分;审题要慢,解答要快,一“慢”一“快”,相得益彰;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争取做到基础题得满分,低档题少丢分,中档题多捞分,压轴题多抢分。
五、调整心态,正常发挥
正确认识自我,才不会因为低估自己而丧失机会,也不会因为高估自己而陷入困境。充分认识自己,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战胜自我。谨记: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易我易,我不大意。
六、复习过程中,要抓住主干知识,避免在偏、难、怪上浪费时间
所有过程重在落实,将落实进行到底,将细节做到极致。
【英语】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英语备课组长 梁玉霞
2019年高考英语考试大纲从考试要求、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来看都与2018年基本保持一致,都是基于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目前这个阶段基本都在进行二轮复习,这也是成绩提升的关键期和突破期。要跟紧老师的节奏和步伐,按部就班,不急不躁,心态平稳地进行专题复习,不要受到某次考试成绩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考最后拼的就是心态。
词汇是英语学科的基础,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滚动复习。近两年高考对词汇量的要求明显提高,因此,大量积累词汇是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动词短语、固定搭配、熟词新义的难点突破。记忆词汇以语篇为载体,这样既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熟悉并掌握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又可以提高语篇理解和词汇应用能力。而语法学习的重点则在于对核心主干语法知识的系统掌握,注重其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应用。建议碰到问题去查找一轮复习中梳理过的语法知识脉络,既能查缺补漏又能精准高效。
阅读理解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词法和句法知识理解篇章、定位信息和分析篇章结构的能力。要充分熟悉考纲要求的主旨大意、推理判断、事实细节、猜测词义等几种命题类型。在老师的帮助下去体会每一类型的做题技巧,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掌握思悟正确选项的特点。最好每周诵读几篇地道的美文、时文来保持语感和新鲜语言材料的输入。话题可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技、生物或广告类等。以此来加强对语篇的感悟。
完形填空考察重在逻辑和词法,灵活多变。对每篇练习材料要先通读文章,领会大意,瞻前顾后,通过上下文语境的暗示来选择答案。此外,文化背景、词汇具体使用的语境、同近义词的辨析、一词多义的积累,词组搭配等也是完形中的难点。可以通过诵读甚至背诵近几年的完形真题来体会这些词汇的妙用。
语篇填空题和改错主要考察基础语言知识和语法在语篇中的灵活应用。要在词形变化、固定搭配、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和特殊句型上多下工夫。此题型涉及到核心语法现象,可在老师的帮助下熟练掌握命题规律和做题技巧,要做到记忆准确无误,下笔就要得分。
书面表达是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最终要做到“三美”:卷面美、语言美、结构美。此外,近几年高考书面表达中均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可多阅读与中国特色文化有关的文章,多看同学们好的范文和背诵范文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每次考完后可以让老师帮助分析自己的作文和整体答题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和精准查缺补漏,为后期综合模拟练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政治】
郑州外国语学校政治教研组长 孙秋浩
一、知识掌握要“实”
政治试题多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同学们扎实掌握政治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并对其有深刻到位的理解,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最后的100天,同学们要坚持四个模块儿滚动复习,知识点反复理解、记忆。
二、体系构建要“通”
进入二轮复习,在基础知识熟练扎实掌握的基础上,需要同学们按专题构建知识框架,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打通,认真研读教材,弄清教材目与目之间、框与框之间、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甚至模块儿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好逻辑起点,抓好核心问题,理清脉络线索,做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
三、模拟训练要“精”
在知识掌握扎实、逻辑关系清晰的基础上,要加强模拟限时训练,检验知识理解记忆的效果,培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要实现最后阶段复习高效,模拟习题就要精选精练、有针对性,不能盲目、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做题前要问问自己:我在哪个模块儿、哪个专题、哪个知识点上比较薄弱?我在主观题还是选择题上需要加强?我是材料分析、审题能力需要提升,还是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需要加强?针对自己的漏洞或问题有效的训练,还要限时训练。
四、总结反思要“透”
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同学们一定会做大量的模拟训练,如果只练不反思,容易陷入低效的重复训练的境地,做了、错了、再做、又错,什么原因?总结反思不到位,没有把知识弄透,没有把问题真正解决。同学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养成一个总结反思的好习惯,做完一套题,总结一下这套题都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点之间存在交叉,哪些知识点之间有逻辑关联,把他们总结一下。然后分析自己做题情况,反思我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漏洞或理解不到位,在哪些能力上需要提升,接下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只有这样,做题才更有价值,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心无旁骛要“静”
心态是做任何事情的制胜法宝,只有心无旁骛才能静心专注,只有专注投入才能不断进步。希望同学们在最后一个阶段,少关注分数,多关注知识是否理解的更透彻、知识体系是否更清晰、做题是否更有思路、答题是否更得心应手?少一些比较和担忧,多总结和思考。少左顾右盼、庸人自扰,多沉心静气、脚踏实地。
【历史】
郑州外国语学校历史教研组长 辛西娟
高考的倒计时牌,每天改写的数字都在敲打着各位考生和家长的神经,如何在短短的一百天,让时间发挥最佳效应,作为高三一线的教师,在这里浅谈一下历史学科的备考方略,希冀能够助考生一臂之力。
首先,依托考纲盘库存,明晰短板补缺漏。
经过一轮复习,大家的双基知识已经初备,但是不够牢固熟练,因为一轮复习时间多数都分配给了语数外,有些同学认为文综学科年后突击就行,但是高考的评级体系明确指出要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实现高考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目标。因此,在这100天里,大家要依托考纲对已有知识进行盘点库存,明晰自己的短板所在,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复习中做到有所侧重,备考高效。
其次,高频考点重拓展,知识整合强关联。
教育部考试中心历史命题组组长吴伟教授深知时下中学历史教学及备考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就是知识学习缺乏深度 深度不够形成知识孤岛,学科视野缺乏广度,视野不够出现囚笼效应。 第一轮复习如果采用模块复习的考生,在二轮复习中要注意主干知识的整合,高考是按照通史顺序考查的,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时空观念,由于课本编排的模块缺陷,导致许多学生缺乏时空观,历史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就是阶段特征的要求,缺乏时空概念的考生明显做题时错误率较高。在百日冲刺中,要对主干知识按照通史进行梳理,如中国古代史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民族等要素对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六部分加以知识整合,在整合中重点拓宽核心概念,如政治史中的中央官制、地方行政管理、选官制度以及监察制度在历史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或者依然有借鉴意义的概念的拓展。近现代史,把中国的各个阶段,放在世界史的背景下整合解读,对知识背景以及思维的流畅都有较好地促进作用。追问教材是拓展核心概念的常考方式,如2014年课标卷一开放性试题——关于抗日战争目录的增减,实际就是在考查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解,再比如2016年课标卷三的开放性试题——对卢梭《社会契约论》中“制度构想与实践”的观点的论述,其实就是对启蒙运动影响的一种追问,制度构想可能指导实践,也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完善,也可能不符合实际,这样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理性在实践中让人们失望产生浪漫主义文学以及美术的知识。因此,要加强对课本结论的多角度理解。古今相通,中外关联是高考考纲的要求之一,因此在做好古今相通的同时,注意中外关联,如2014年课表卷一中的宋应星、牛顿科学技术的对比,2016年明清救济制度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异同等,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相关联事件的比较。
第三,重组真题限时练,审答试题重规范。
国家试题中心刘芃先生曾说: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因此,精研高考题是提高成绩的不二法门,备考在一线的老师,或者一些高考网站,会对试题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分类,考生要利用这些真题限时训练,避免考场上“省时出错”,“超时失分” 的现象发生,限时训练中不能做完试题,对完答案的对与错来就完事,试题中掩藏着许多高考捷径,如你做完近几年的先秦政治史试题会发现,高考的高频点就是分封制、宗法制,因为该考点比较难理解,因此考场上学生多用排除法,能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因此,在做完一组真题后,要细细研读,从高考考点,命题角度等,你会找到高考的备考方向。另外 ,平时审答试题的要有规范意识 ,如对材料信息提取时的时空、程度要求,可以在试卷中用笔画出来,如当选择题出现“反映了”“体现了”的要求时,也就意味着试题中的现象、史实类题支就要淘汰了,再比如试题要求的是否定式,高度紧张的考生,思维如果不规范审题,很可能在肯定式选项中徘徊,找不出答案,耽误了时间,你这时就可以在否定式要求上加上标记,以提醒自己。对于主观题,有些考生认为,我平时没那么多时间 不能限时训练怎么办,你也可以化整为零,如你可以利用15分钟时间对25分的高考试题,从审题、列提纲,写出关键词入手,也一样达到限时训练的效果。
第四,淡化考试分数,心态决定胜负。
在冲刺的一百天里,会有很多周测、联考、市级检测等大大小小的考试,每次考试都会有分数的高低沉浮,刺激着考生和家长的神经,被分数高低情绪左右的心理,岂能提高复习效果,,任何一次模拟都代表不了高考的结果,考试中发现问题,幸运它不是在高考的考场上,你应该感谢这些做错的试题,让你发现了漏项与不足,本着一切还来得及的必胜信念,对待你模拟考试中的错误与沉浮。要知道,当你走向高考考场,复习已经结束,此时心态决定你胜负。
【地理】
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三地理备课组长 闫陆军
高考前的最后100天,要做到有效、高效的备考,地理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研读考纲与高考试题,把握复习备考方向。
通过认真研读考纲与高考试题,才能够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及试题特点。2019版考纲中明确说明,地理试题的设题情景包括生活情景、学科情景和学习情景,其中生活情景和学科情景是命题的主体,在备考中需要有所针对性地准备。生活情景包括日常生活体验和时政热点要闻,前者是自己对所处的地理环境的直接观察体验,后者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间接体验,对于生活情景的试题,需要在学习之余,观察生活,注意从报纸、新闻联播等媒体中捕捉并思考地理试题的命题角度。学科情景指以相对抽象的地理学术为背景,此类试题一般难度较大,如2017年全国1卷的苔原带多样性垂直特征、2018年全国1卷的乌裕尔河水量平衡动态变化等,对于学科情景的试题,需灵活运用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律,面对此类试题,冷静自信的心态非常重要,可在备考期间进行适当的地理陌生题组训练。
2.夯实基础,突出主干,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地理思维。
复习中要牢固掌握地理概念、地 理原理、地理规律等基本知识,更要 突出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并构成 完整的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的构建能 够把多角度的主干知识建立联系,将 所学的知识与试题的设问形成快速准 确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 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地 理思维。如右图所示“河流”为中心 的知识网络。
3.限时训练,及时查漏补缺,提升解题能力。
以试题为载体,通过精选试题的限时训练,进行题型归纳、方法比较、拓展迁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过程中,选择题所反映出的知识漏洞要有针对性回归教材进行复习强化;针对综合题答不全的现象要从思维方向的正确性与思维角度的全面性进行分析与完善。练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订正与反思才是解决问题、提升能力重要环节。
4.训练答题规范和解题技巧,提升高考成绩。
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专业规范表述是解题的三部曲。答题、书写要求严格、规范,语言要有地理素养,避免“意识流”式的随意;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如 “交通便利”是定性分析,但还要结合题目给出的图文信息,说出为什么交通便利,注意因果逻辑关系的准确表述。只有平时多练,认真书写,高考中才能下笔有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