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太子即位
朱瞻基顺利进京,一切就绪,择黄道吉日,行登基大典,可是在他身后却一直有一双狠毒的眼睛盯着他。
02. 势不罢休
朱高煦搞了几十年阴谋,尚未得逞,心中不甘,立下心愿,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一定要造一把反。
03. 爱民皇帝
朱瞻基体恤民心,爱惜民生,关心民间疾苦,经常私访,不讲排场,不向地方摊派,不给地方增加负担。
04. 终于反了
1426年8月,忍无可忍的朱高煦举起了反旗,朱瞻基率兵亲征乐安,大军行动迅速,但并未强攻,将敕令捆绑箭上射入城中,涣散军心,此招果然奏效,有力地瓦解了城内的斗志。
05. 闹剧收场
朱高煦的队伍,人心动摇,敕令明示:首恶必办胁从不问,连他的侍卫看着他,都想拿他领赏。朱高煦狼狈不堪,表示愿意投降。
06. 皇帝的痛
要说皇帝万人之上,大权在握,有什么可痛苦的呢,朱瞻基的痛苦来自于他的大臣们,大臣无孔不入,小小纰漏,都要上奏折批判。
07. 新设政令
皇帝拿群臣没有办法,朱瞻基想出了另一个办法来打压大臣。他栽培太监,施于权力与大臣抗衡。
08. 太监读书
由于太监大多没有什么文化学历,朱瞻基设立内书堂教导太监读书,提高文化程度,才能与大臣对抗。
09. 埋下隐患
正是朱瞻基的这个决定为日后大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读过书的坏人可以祸国殃民,危害四方。
10. 信任太监
话说朱瞻基为什么要如此栽培太监,因为这些人从小陪他一起长大,一起玩耍,十分听话,因此他更信任太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