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管子》学习第6天《形势第二》第1段

《管子》学习第6天《形势第二》第1段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3-09-09 21:09 被阅读0次

《管子》学习第6天《形势第二》第1段

原文阅读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字词注释

[1]祈羊:祭祀山神祈求福佑时用以献祭的羊。

[2]沈玉:投入水中以祭祀河川之神的玉石。沈,同“沉”。古礼常以玉石等祭品沉河祭神称为“沉”。极:至,到。

[3]常:常则,规律。

[4]则:法则,准则,规律。

[5]节:节次,顺序。

[6]神:神威,威势。

[7]托幽:凭借深山幽谷。托,指存身于。幽,幽僻。此指人迹罕至的地方。

[8]载:运行。在此有保持、持有的意思。一说读为“戴”。尊奉,推崇。

[9]无乡:指没有固定的方向。乡,通“向”。

[10]怨怒不及:此句意为:因风雨不会选择方向,因而受害者不全怨恨它们。

[11]贵:尊贵。此指君主。

[12]贱有以忘卑:低贱百姓并非乐于卑贱,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就是“忘卑”的意思。贱,低贱。此指百姓。

[13]徒:凭空地,无缘无故地。归:归向。一说给予,得到。

译文参考

        山势高峻而不崩颓,就有人烹羊设祭;渊潭深邃而不枯竭,就有人投玉求神。天从不变化常规,地从不改变法则,春夏秋冬从不更换节令,从古到今都是一样。蛟龙潜入水中,才可以显露神勇;虎豹深入幽谷,才可以驰骋威猛。风雨没有固定的方向,谁也不会埋怨它。居于上位的人发号施令,居于下位的人忘记卑贱。一个人长寿、短命、贫穷、富有,这些都不是无因而至的。臣子奉行命令,是由于君主地位尊贵;臣子接受指示,是由于君臣名分的作用。君主不谋事,人民就会自己去做事。

核心内容解读

        这篇《形势》非常有趣,讲的是“势”,但通篇没有提到一个“势”字。“势”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山形地势,《易经》“坤卦”就叫做“地势坤”。后来引申为倾向和潮流,如我们平时讲的“时势造英雄”、“大势所趋”、“逆势而行”等。另一个含义是权位、权势。《尚书·君陈》提到“无依势作威”,不要仗权势作威作福。指社会结构上的身处高位。这里的“形势”是指后面一种含义。此处善用各种比喻,由地形之势态隐喻君主的势位来说明“势”的重要。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沉玉极矣。”山势高峻雄伟而不会崩坏,这样就会有人来祭祀山神。深潭里的水深不见底而不会干涸才能让水神居住,才会有人用玉来祭祀。玉在先秦时代是非常珍贵的东西,祭水神就用玉沉到水底。如果是山就要高,如果是水就要深,这样才有人来祭祀。如果没有权势,“人微言轻”,明明是真理也没有人会听你的。作为统治者要掌握势位,不能轻易放掉,放掉势位以后,你就什么都不是了。文章开宗明义讲势的重要。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形势解》解释这两句:“天覆万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苍天覆盖万物,决定寒暑,让日月星辰运行,这是不会变的。“地生养万物,地之则也。”大地生养万物也是不变的理则。春秋冬夏的时节不会变更,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这是说,有些东西就像天地春秋一样是亘古不变的。比如“势”的重要性就是任何时代不变的。

        “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蛟龙在水里便有神灵,虎豹在深山老林的幽暗处才能耍威风。蛟龙、虎豹都需要借“势”才能施展神威。如果蛟龙到了陆地上就寸步难行,虎豹关在动物园的铁笼子里和猫也相差不了多少。君主如果失去了权势,那也就和普通人一样,没有人会畏惧你。

        “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狂风暴雨很厉害,能把房屋、树木都吹倒,但它没有偏向,对富人穷人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所以没有什么人会抱怨风雨的。君主行使你的威势,只要不避贵贱强弱,至公无私,那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有地位的人靠势得以发号施令,驱使底下的人。“贱有以忘卑”,弱势群体靠“势”忘记了自己的地位卑下。那些帝王身边的小人,不过是个秘书、车夫、保镖之流,但喜欢仗着主人的权势耀武扬威,忘了自己卑贱的地位,套一句成语就是“狐假虎威”。还有一种解释,是说社会底层的人因为有势的观念存在,所以认为自己卑微是天经地义的,并不怀疑人分尊卑的合理性。这叫做“忘卑”。

        “寿夭贫富无徒归也。”长寿或短命,贫穷和富贵都不是徒然而致、没有原因的,因此要安命。“势”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社会运作中是很重要的。“贵”的人所以能行令,“贱”的人所以能忘卑,都是因为这种“势”的观念存在,人们才各守本分。

        “势”在现代管理中也非常重要。领导人首先要建立起自己的权威。决策中心若没有建立权威,其他的事情做得再多,也都是不起作用的。政治智慧的核心就在于此。

《管子》学习的背景知识

          《形势》为《管子》一书的第二篇,与前篇《牧民》一样,都是谈治国理民之道。形,指事物存在的外部形态;势,指事物发展的内部趋向。因此,本文借助广泛列举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从哲学的角度阐明治国理民的规律性。

        本篇又名“山高”,是取文章开篇“山高而不崩”一句首二字为题。本篇从内容结构上可分为六章:首章总言寿夭祸福,皆非偶然而至,万事万物各有其规律性;次章言治国者,必须察纳雅言,力戒自是;第三章言治民者,应当厚施薄取,怀威相济;第四章言欲统一天下者,必须放眼宏观,懂得天道;第五章言顺应天道,则可望成功,违逆天道,则无法挽救;第六章结言“道”之运用,贵在慎重。综观全文,重点在于“天道”二字,作者认为,所谓“天道”,就自然观而言,是指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社会观而言,则是指治国理民的基本法则。

        本文还从 “天道”论到“君道”,而重点则在后者,也就是注重探讨君主治国应遵行的规律。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山形只要高,自然就可招来敬供的羊,“山高”即是“形”,能招敬供之羊,就是“势”。篇名为“形势”,其宗旨就在于说明君主如何利用自己特有的权势,巧妙而“自然”地驾驭大臣,统治万民。本篇文字简明扼要,文句简古,议论富于哲理趣味而又极其精微。

参考资料

《管子解读:领导的智慧》,魏承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

《管子(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李山 轩新丽 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4月

相关文章

  • 管子.形势

    【原文】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

  • 学习《管子》(十)形势•风雨

    今天我们来学习管仲的著作《管子》的形势篇里的风雨这节。 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

  • 学习《管子》(十一)形势•起居

    今天我们来学习管仲的著作《管子》形势篇的起居这一节。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

  • 学习《管子》(七)形势•天地

    今天我们来学习管仲的著作《管子》第二章形势篇里的天地章。 天,覆万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

  • 《管子·形势解第64》诗解7-20言行不正不复不行

    《管子·形势解第64》诗解7-20言行不正不复不行 题文诗: 人主出言,出言谨慎,不逆民心,不悖理义, 其所言足,...

  • 管子.形势解二

    【原文】 将将鸿鹄,貌之美者也。貌美,故民歌之。德义者,行之美者也。德义美,故民乐之。民之所歌乐者,美行德...

  • 管子.形势解一

    【原文】 山者,物之高者也。惠者,主之高行也。慈者,父母之高行也。忠者,臣之高行也。孝者,子妇之高行也。故...

  • 管子.形势解三

    【原文】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飺(...

  • 学习《管子》(八)形势•四时

    今天我们来学习管仲的著作《管子》形势篇的四时这一节。 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

  • 2020-03-09

    姓名:曹翠 公司:豹子头科技 【日精进打卡第450天】 【知~学习】 形势与政策第2章 今日学习 【行~实践】 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子》学习第6天《形势第二》第1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bj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