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契约的一种。评估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组织价值的时候,要看它拥有的契约量和种类的多少。
比如我要投资一家公司或者跟一家公司合作,这家公司首先会给我展示它有多少钱——这是一种契约,但我更在意的契约是它签了多少合同。这些契约再加上它所有的资产就构成了这个公司的价值。所以,公司的价值本质上是它的契约种类和契约量的大小。
契约组合
被誉为硅谷英雄的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写过一本书《至关重要的关系》,他在书里花了很大篇幅讲创业过程中要时刻进行能力的拼图,所谓“能力拼图”就是说,你的能力是由一个个碎片组成的,要看你能把这些碎片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借用他的这个说法,我们可以说:你要审计自己的竞争力和契约化能力,也要做一个类似的拼图游戏,我们可以把它叫“契约组合”。
契约组合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 第一类:硬契约+软契约
硬契约:一般情况下,创业之初和创业过程中能够拥有的硬契约是很少的,即使拥有了比较多的硬契约也并不一定是好事。马云经常说,“如果一个公司老是用钱去解决问题,那这个公司离倒闭就不远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你拥有的契约种类/类型太少。
软契约:软契约是不能马上套现,以及套现的时间、速度不确定的一种契约。
比如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在人际关系中契约化的成分占多少,你所有社会关系中拥有的契约化关系是你潜在的发行货币的能力;还有就是用少量的存款准备金能够进行大量银行业务的一种能力;以及一种类似于应收账款的东西:这个应收账款是无形的,比如你服务或者帮过别人,并没有马上得到回报,就会形成某种无形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本身就是一个软契约。
2. 第二类:价值观(意义系统)
意义本身就跟契约密切相关:有了目标做事才会有意义,这个意义是因为你承诺并且付出,目标得到了兑现——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显得更加务虚,我们一般把它叫做“愿景”。
“我要改变世界”“我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要让每个书桌上都有一台电脑”……旁人可能觉得这是一种痴心妄想或者一个说辞,但当我们头脑当中出现了这种想象的时候,这种想象具有的一种引力会将很多隐含的与数据和事实吸附到想象当中——“我所想象的这个愿景正在成为现实”,这是一种契约化的能力,也是一种天赋。
不是看见了才相信,而是相信了才看见,越相信越能看见。
3. 第三类:你的资源、能力和整个环境之间的契合度
这种契约更加无形。虽然有时候你拥有很多契约,但是他人能否跟你形成价值交换才是至关重要的。
契约从来不是个人的孤芳自赏,而始终是“我如何用我的履约来兑换对方的履约”。如果你的能力和资源能跟环境、世界、市场形成一种潜在的契合,或者一种可能最终成为现实的契约关系,那你就拥有了一份更大的合同。
良好的人际和社会关系、经济环境说到底都是一种契约关系。要形成这种关系,三种类型的契约缺一不可。
我们这里又讲到“三”了,又是一个三原色。
的确,有的人硬契约不少,但没有软契约,没有一种无中生有、借假修真、虚无缥缈中赎回实实在在东西的能力;或者前两种契约都具备了,但最后没有考量自己跟环境潜在的契合度,这些最后都是不行的。
我们上一节课讲竞争力是有一个光谱的,你是做熊猫、蚂蚁、狼、狗还是人,现在我们说:一个人、一个组织的价值在于拥有的契约类型和契约量的多少。
量和种类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种类更重要;
如果契约化能力的三原色中缺了一色,就拼不出来一个真实的图景,很难形成一种真正的契约化能力。
吴老师说的公司与人的竞争力的软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