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发表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ID:peng-ge-yao)上,为了增加被看见的概率,以及和喜欢思考的人交流学习,准备搬运到简书一份,其他文章也会慢慢迁移过来,数量寥寥无几,不擅长写作,更新慢,但喜欢,并爱思考,正在学习中。
最近开始学习如何思考,主要是因为以下一些原因:
如果我不懂得正确地思考,那么看什么书都很可能是思考作者的思考,甚至不加辨别地去相信。也有看不懂的情况,不知道作者是怎样得出的他的结论,因为他未曾写下自己完整的推理过程。我还有这样一个困惑:经常发现同一个问题,这个作者说得很有道理,另一个作者说得也很有道理,他们都拿出了证据,而我到底该相信谁?甚至可能他们俩都是错的(这是在学了如何思考后才意识到的)。
对我而言,懂得思考是阅读的基础,没有思考的阅读很可能对自己是没有什么真正的效用的,甚者,误入歧途。因为不加思考地阅读相当于被动地接受了别人的想法(有些想法看起来很合理,你很好地就被说服了;而有些想法天方夜谭可能是正确的,你却条件反射地拒绝了),于是自己拥有了怎样的观点很可能取决于读了什么书,而自己拥有的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甚至都取决于读过的那些书的观点正确与否。
要命的是我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辨别其是否正确,更要命的是我很可能连去质疑它对错的意识都没有,因为有些观点看起来太正确了。再者,以往也阅读过一些不错的书,却渐渐忘记了其精髓,就像未曾读过一样,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所以,尽管我喜欢哲学,喜欢杂文,喜欢经管等,但在我决定要系统阅读时,首先决定要阅读的,不是它们其中之一,而是如何思考的书籍。
《暗时间》是一本集结了刘未鹏博客上的优秀博文而成的书,内容是作者在半年到一年内密集阅读思考类书籍而写的自我思考与总结,特点在以认知科学、脑科学等为切入点。其博客访问量超过120万。因为不知道该读哪些经典的思考书籍,于是我先读了下牛人读经典书籍的总结。7月断断续续地读完(不包括数学之美系列),简单写写它带给我的一些关于思维的启蒙。
一,思考是硬编码进人类的
也就是说,思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之一。每一个人都能思考,只是思考的程度、高低不同。我一再在其他方面也发现类似的事。比如《30天学会绘画》里说,画画就像说话一样,是人都会的能力,只在于画得好与不好而已。人拥有许许多多独有的能力,如果你不去挖掘与训练,它们只能是一种沉睡的潜力。而正面来说,只要你愿意,并方法得当,学会正确地思考就是一件可能的事。
它解除了这样一个错误的认知:我不会思考,是因为比别人笨,我生来就不善于思考。有了这样的好借口,当然也就不会去学习如何思考了。而当这种自以为自己天生不会的念头被破除,知道是有方法可寻时,生活突然多了很多可能。
二,思考并不是虚无缥缈的
认知科学的出现,发现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大脑中的神经元。神经元是思考的物质基础。既然神经元是可见的,我们就能更好地去认识它,了解它,从而解开人类会思考之迷,并总结出能够对实际产生益处的思考的规律。
三,思考:了解知识的知识
第一次在秋叶那里听说了元知识这个词,第二次则是知乎采桐,最终又在《暗时间》里看见了元知识。元知识是什么?在知识之上,还有认识、管理、运用知识的知识,称之为元知识。对思考的思考就是一种元知识,它指导我们去如何思考,如何更好的认识事物,理解知识;它监控这个认知过程,并反省与调整。又比如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元知识。它们的特点是,抽象,在知识结构树状图的顶端,并渗透进知识的学习之中,因而运用的范围极广,甚至是从知识到运用的必不可少的桥梁。
四,思考的一些方法
《暗时间》是作者刘未鹏阅读了大量思考方面经典书籍而写的总结与自我思考,包含了很多思维方法,以下是我认为对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几个方法。
抽象
抽象是把一个问题抽丝剥茧后留下来的那一个最重要规律,观其本质的过程。许多事的本质是相同的,但如果我们并不知道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又怎么能知道它们其实是同类事物,从而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认知、理解,提高效率,触类旁通?
当你把一个问题抽象出它的本质后,你可能会忘记这个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却不会忘记其背后的原理。就像解题时,不去死记硬背答案,而是理解其背后的原理、方法,下一次遇到同类题时,就会推演了。
抽象不是给你鱼,而是给你渔。
带着疑问去学习,多揣摩
借用刘未鹏对问题极其解决方法的疑问:
为什么要这样?
为什么这是好的?
为什么不是那样?
这样做是最好的吗?
这样和那样的区别在哪里?
这个做法和其他的做法有什么本质联系?
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做法的本质又是什么?
到底本质上是什么东西导致了这个做法如此?
与这个问题类似的还有其他问题吗?
——你能走多远,懂多少,在于你能想多深。
重视潜意识
人有表层意识和深层意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一直被一件事情困惑,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时,就算自己不主动去想,也依然停止不了去想它。
举一个反面例子,易于焦虑的人,他们无法把自己的思想从那件引起焦虑的事情上移开。就算他们不想去想它,却控制不了。这就是潜意识的强大作用。如果把这个作用主动地用在正面的思考摸索问题上,将会产生极大的效率。生活中确实有常常思索一个问题,最后却是在睡梦中突然想起了一个关键点进而解决了问题的人。
不仅如此,当你激活了潜意识,而在做其他无关的事时,一旦遇到和这个问题有任何联系的知识点,你都能马上将他们连接起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新理解。
激活潜意识的方法很简单,时常主动地去思考当下那个你想解决的问题,时常惦记着它,利用任何暗时间,比如一个人的路上、厕所时间、洗澡的时候等等。让它在大脑中处于活跃状态,做好任何与外来信息发生连接、产生火花的准备。
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只有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特定的知识点。比如一道数学题,你不知道其中关键的那个性质,很难解得出来,或者会走更多的弯路。再者,可以避免偏见和视野的狭隘。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而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往往就假定它是不存在的。“除了这个方法,难道还有其他方法吗?”“没办法,只能这样了,这是唯一的办法。”
写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人的记忆是有容量的,最有感触的一个例子就是,我曾经在大脑里想了很多事,但当我准备落笔写下来时,我只记得最后想的那些事,一开始想的都忘记了。又比如,快速记一个8到9位数,只为了把它从纸上腾到电脑里,一般腾完时就差不多忘记这个数字了。这都是因为人的短时记忆,就像电脑的RAM内存一样,关机就清空,且容量有限。
所以一边思考一边写下来,有助于你保存自己的整个思维过程,也才能够在重新去阅读它的时候,发现其中的规律、问题。写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还可以加深对知识、想法的记忆,并形成总结的习惯。总结的重要性是极大的,它不仅概括、回顾,更重要的是能够进行自我反思。
刘未鹏的《暗时间》里还浓墨重彩地介绍了一些思维陷阱。比如《逃出你的肖申克》系列,内容颇多,暂不引述。就像作者自己所说那样,他所做的事更像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索引,是那根把珍珠串联起来的线。他尽可能地给出了这方面的知识结构图,为有兴趣的读者如我,给出了可以去探索的方向。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刘未鹏的博客地址:mindhacks.cn,能直接看《暗时间》上的所有正文,并有作者所读的经典书籍的书单连接。至于为什么书名叫《暗时间》,大概是取了其中一篇文章的名字。这本书除了讲解思维外,还著有作者关于学习的一些方法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