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下旬,我报考了宝鸡市周原博物馆。7月1日上午,前往宝鸡市参加考试之前,我专程来到扶风县法门镇召陈村,瞻仰了村中的宝鸡市周原博物馆。看到眼前破败的景象,家人劝我不要报考这里,我却坚定地说道:“为了考古事业,不怕环境艰苦!”
但是,当我顺利通过笔试之后,在人社局进行政审的时候,人家非说我所学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不是“博物馆学”,不符合博物馆岗位要求,所以不允许我参加面试。从此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别以为你有梦想,别人就会支持你!”
2018年3月10日,我再一次来到这里,新的馆舍已经建起,但是依然门可罗雀,周围交通极其不便。回想两年之前,一切恍如昨日,看到眼前景象,不禁感慨万千——
2016年11月28日,以“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自居的宝鸡市周原博物馆新馆对外开放。它位于老馆的斜对面,占地面积约37亩,包括科研展示区、遗址保护区和生活服务区三大功能区,基本借鉴了安阳殷墟的发展模式,希望达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宫殿建筑,朱门灰瓦,四阿重屋。它们根据召陈西周建筑群基址复原,包括主殿、东殿、西殿和北殿。这里曾经发现了十四座基址,其中F7和F9属于早期,在中期以后的十二座基址里,以F8、F3、F5保存最为完好。
如今,我们在博物馆的尽头,看到的大型圆顶建筑,就是按照F3基址复原出来的。正面六间七柱,侧面五间六柱,柱网内外两圈,屋顶参考了周原出土商卣盖子上的握手,周围的装饰吸收了青铜器上的纹饰图案,门铺首则选用了刖刑奴隶守门鼎的作法,形象地诠释了西周的建筑文化。
地面上的建筑,全部大门紧锁,真正的展厅,隐藏在地下。展览以“赫赫宗周 万邦之方”为主题,通过周原遗址的考古成果,以人为本,透物见人,见证周原考古70年的风雨历程,弘扬周原几代考古人的朴素情怀和执着梦想。
1、叩问周原
周原位于关中西部,北倚巍峨的岐山,南临滚滚的渭水,西侧有汧河,东侧有漆水,范围涉及今天的凤翔、岐山、扶风、武功等县。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周文王以前,一直是周人的活动中心。
从西汉至今,这里就开始不断出土青铜器,因而有了“青铜器之乡”的美誉。汉宣帝刘询神爵三年(公元前58年),这里出土了尸臣鼎;东汉章帝时期,美阳岐山出土了酒尊;北宋时期,在这一带又出土了师鱼父盨、伯庶父簋、毛伯簋等;清代道光帝年间,先后出土了大盂鼎、大丰簋、毛公鼎等国宝重器。
从20 世纪40 年代开始,考古学家石璋如先生在这里展开调查至今,周原遗址的考古工作已走过70多年的风雨历程。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前,最早开展考古工作的遗址之一,周原遗址的考古发掘不仅举世瞩目,而且硕果累累。
2、考古周原
在原始社会时期,周原就居住着不少部落,它们是这里最早的主人。岐山京当乡的双庵村、王家嘴和祝家庄的屯子头,分布着丰富的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这里陈列着2004年在老堡子遗址出土的陶罐、陶鬲和陶钵,都是龙山文化时期的器物,以单耳鬲最具代表性。
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到周原,开始营建城郭,作为都邑之用。在《诗经·大雅·绵》中,描绘的就是这一段历史:“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当时,这里的周人还在商王朝的统治之下,所以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先周”,高领袋足鬲是此时流行的一种极富地域特征的陶器。上世纪30年代,苏秉琦先生在宝鸡斗鸡台发掘时,第一次发现高领袋足鬲并且命名。
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迁都丰京以后,周原仍是重要的政治中心。西周末年,犬戎入侵,这里变成废墟,从此废弃不用。周原作为周人重要的发祥地和祭祀天地、祖宗、神农氏的圣地,一些重大国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他们在此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周原遗址先后发现多处宫殿、墓葬、作坊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青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玉器等。粗略统计一下,这里共出土各类文物38000余件,商周青铜器1000多件,各类陶器1万余件,西周甲骨2万多片,有字甲骨290多片约900多字。
这里展出的青铜器,以著名的“庄白一号窖藏”为主。1976年12月,在扶风县法门公社庄白村南发现,总共出土103件器物,其中74件铸有铭文,主要是微氏家族四代所铸的铜器,乃建国以来出土铜器数量最多和学术价值最高的一批。
如今,“庄白一号窖藏”出土的史墙盘,已经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这件盘的底部,铸有284字铭文,记述了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功业和史墙的家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被誉为“青铜史书”。
“庄白一号窖藏”出土的许多器物的造型和纹饰极为精美,折觥被誉为“艺术瑰宝”。觥体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鋬,分为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盖子前方呈羊首,后方为兽面,纹饰分三层,以兽面、夔龙为主纹,云雷为地纹,配以象、蛇、鸮等动物纹饰。
除此之外,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中国最早的陶制建筑材料,筒瓦、瓦当、管道等;雕琢精细、造型生动、透亮晶莹的玉制串饰、人物、动物、礼器和仪仗用器等;还有数以万计的各类骨器。
在这个单元的角落里,复原了一座西周车马坑,旁边摆放着周原出土的众多车马器。2014年8月,在岐山县贺家村附近发现的一座西周中期的车马,马车的木制轮辋外包有铜壳,兽面纹的车軎上镶嵌着绿松石,被誉为西周“第一豪车”。
3、周原梦想
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展厅一圈,领略了周人发展的历史,欣赏了周原出土的文物,感受到了这里曾经的辉煌。在展厅的结尾处,通过简短的篇幅,抒发了周原人新时代的“周原梦”。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面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担压在我们肩上。展望未来,不懈努力,这是我们的周原,也是世界的周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