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和好友小聚,席间上来一道韭菜炒河虾,白色的磁盘中,河虾红的剔透,新韭绿的青葱,让人忍不住搛起一筷放进嘴里。舌头牙齿配合下,小巧鲜嫩的虾肉在肥厚清香的韭菜衬托下,把鲜美二字霎时抢占了唇齿,那些与河虾有关的记忆便也随着这鲜美一起扑面而来。这样的记忆里,有江南春日的白云、格外清澈的蓝天和随处可见清澈见底的河
中国人吃河虾有着悠久的历史。书中说为贵族独享之味。《诗经尔雅》有云:“鱼高虾大”,在容易捕捉的大鱼面前,这种肉少刺“尖”的节肢动物,虽然鲜美,但吃起来却麻烦。二来河虾难以人工养殖,依靠捕捞、受天气年景影响甚大,但在旧时,乡野百姓虽敝衣劳作,餐桌上却不缺鱼虾,也许是那时虾太多,所以民谚有“有鱼不吃虾”的说法,人们多挑精拣肥取鱼而弃虾,若是他们知道如今河虾动辄百来块的身价,不知会作何想。
河虾学名“沼虾”,因为身体色呈青绿,又得名青虾。河虾多见于南方水域,在清澈的水底,河虾攀住水草慢条斯理的爬行,间或身体向后迅捷的倒退,一遇声响身体便闪避弹跳,虾尾弹出一朵水花。乡间老人往往认为河虾为水草所变,草多则虾多,因此南方不少人称河虾为草虾。
谷雨至夏至期间河虾最为鲜美,此时的河虾大都带着虾籽,更添鲜味。乡间韭菜炒河虾、河虾蚕豆瓣是寻常做法,还有简单鲜美、生猛多汁的“醉虾”。 而我最中意简单的生抽河虾。买回的河虾,先在清水里养一会,但是切记水不要多,可以价格盖子,不然河虾经常跃出盆外。再拿个碗碟,放点生抽或鲜酱油、糖适量,倒入开水搅拌,此时可以用筷子点点尝尝咸淡,如果淡了稍微加点盐。切好葱丝、姜丝姜片待用。开火热锅,待锅热后关火冷却片刻,再次开火,此时热锅下冷油,油温烧开后放入姜片。倒入洗好的河虾翻炒,加入高度白酒,如果怕酒味太浓,可以改为黄酒,大火翻炒至虾壳颜色变红色,即可盛出。虾身放上葱,姜丝,锅中倒入少量油,烧滚后浇在葱姜丝上,随着“滋啦”一声,美味即成。碧绿明亮的葱花上河虾色泽红艳诱人,虾肉新鲜弹滑,更有酒香入口,非常诱人。
在杭州、宜兴等茶叶产区又有着“龙井虾仁”、“碧螺虾仁”等以茶入馔的河虾菜式。其中最为有名的该是“龙井虾仁”。九百多年前,诗人苏轼离开杭州写下《望江南》一词,“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在悲愤、无奈、失落中,流露出对杭州的喜爱和眷恋,让苏轼依依不舍的除了杭州的明山秀水,还有美食,尤其是谷雨时节的龙井虾仁。谷雨时节的龙井清香甘美,河虾嫩滑弹牙。惊艳了遇谪遣怀的诗人,也惊艳着春光明媚的江南。
如今市场流通、物流发达,斑节虾、台湾虾、基围虾、小龙虾、澳龙等等不一而足,个个都比河虾来的雄壮体大,但在吃货的心中,体态娇小婉约的河虾却是无法替代的佳人。
谷雨已过,夏至将来,趁着时节尚好,买上半斤河虾,约上三两好友,小酌几杯,才是不负春光不负嘴的双全之法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