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自律有多难)
自律大约是我性格中的一部分,已经贯穿到我的生活中,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坚持写作日更371天,坚持每周慢跑三次左右,坚持每天早睡早起。所以,我想谈谈对自律的感受。
自律的本质是习惯养成。很多习惯有益身体健康,却不容易坚持,例如慢跑。刚开始头3公里的时候,会觉得呼吸困难,身心俱疲,总想停下来,感觉很难坚持。
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健康同等重要,更不容易坚持,写作日更就是如此。如果大脑还没有习惯写作这件事情,你坐在那儿一个小时才能勉强吭哧出800字。可人就是这么一种不停适应外界环境的动物,慢慢养成习惯之后,身体会越来越习惯坚持,进而给身体和精神带来更好的状态。
自律不是简单的坚持,会面临很多瓶颈,需要不断上台阶。
一、甜蜜的负担
能够日复一日的坚持仅是自律的第一个阶段,等你坚持了一段时间,让日更成为一种习惯,如果哪天有点事儿,你没时间去做,你会觉得特难受,总觉得缺点什么,发自内心地觉得不写不行。
现在我日更一年,如果一旦哪天不写,就感觉这天白过了。但实际上我知道那不是真的,这就是用忙碌代替真实,因为害怕闲着浪费时光,害怕去思考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这时,你一方面觉得自己被这个习惯束缚,另一方面觉得这是个好习惯,自己竟然对一个好习惯这么依赖,真是痛并快乐着。我觉得这种心态并不健康,好的心态是活在当下,有选择的自由。
不要因为生活的充实,而不去思考它的意义。我们要去面对生活的真实,那种紧迫感和束缚只能说自己的心态进入自动化模式,需要新鲜血液流进来。
二、自律的陷阱
盲目地追求日更和滴水穿石没有什么区别,但我们人类和水不同,只要我们不对真实视而不见,就有新鲜血液流进来,为日更输血。
无论我们每天日更什么方向的内容,从一个月或者几个月等更长的时间跨度复盘日更,我们总能发现自己思考的种种问题,进而总结提炼出思想的倾向性和规律性。
比方说,我已经能够快速地将心中的故事形成一篇小说,但问题是小说不上台面,因为缺乏基本的文学修养,语法、逻辑、修辞都有问题。但对于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人,我可以蒙住眼睛,捂住耳朵,昧着心灵,认为只要能写出来就是成功,这些细节都不是事。
可思想深处,我知道这是个大问题,自在放飞的想象力和自己能掌握的语言这种工具之间不匹配的矛盾愈发突出,可这问题涉及内容太广,难度太大,让自己无从下手,还不如以自律为名,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的问题,在这条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三、自律的台阶
其实,自律分很多台阶,是一直待在第一层从事日复一日的、盲目的重复性劳动,还是边思考便修正以踏上第二层台阶?这中间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够面对真实,并解决实际问题。
我长期享受第一层的舒适区,刻意回避了自己的问题,总觉得只要每天坚持写就行。可时间久了,我知道自己再也不能视而不见,如果我一味在第一层台阶呆着,也会有些进步和收获,但我明明知道有缺陷需要改进却不面对,这就是我自己的问题。我绕不过去,只能正视这一点,只得追本溯源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
很多事情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就会发现一切没那么难,反而充满了惊喜。只要我们勇敢接受这些挑战,就会推开不同拼图,对不同事情产生兴趣,不管能进步多少,最重要的是我们走出了舒适的自律陷阱,接受了不同可能性挑战,拓展了认识的新维度。
只要能在自律的同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许就能不断上台阶。
谁不想写成各方面比较完美的文章,但你不能既要求完美,又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修改。我经常兴冲冲地写下一个又一个故事,放在那里指望它自己因量变产生质变。可这个道理只是一种强调勤奋作用的辩证法,根本就不是所谓真理。
勤奋有用,方法更重要。如果我只登山,不去面对登山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那永远只能做重复劳动,无法上台阶。只有遇到什么问题就去解决什么问题,勇敢面对真实的世界,并做出应对,才是真正的自律。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上帝把我抛在这个地点,也许有深意,我就在这个地点接受遭遇的机遇和挑战,能探索多少就探索多少。现在我已经明白文学素养不够,那我就去找相关资料学习,但凡事都有度,也不会过于勉强自己。
自律是船,帮我们渡过人生这条河流;自律是浆,帮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愿大家驾驭好自律,划向自在的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