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四十三-《战争与和平》

读书笔记四十三-《战争与和平》

作者: 无用斋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8-04 19:48 被阅读0次

    重温《战争与和平》,感受沙皇俄国的动荡与人性光辉。提到俄国的文学,就离不开普希金、高尔基,还有巨匠托尔斯泰。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就看过小人书版的高尔基三部曲,中学的时候可以读普希金的诗。但是托尔斯泰的作品,我大学的时候也没能读懂,甚至根本读不进去。有些作品,是需要厚重的生活积淀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才能读懂的,《战争与和平》就是如此。

    我一位作家朋友,非常热爱俄国的文学,于是辗转来到俄罗斯工作,一呆就是十年。他和我描述过在俄罗斯生活的那种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你知道吗新宇,那种感觉是多么的美妙。你听着鸟叫声醒来,从市区开车半小时就进了森林,流水潺潺,空气干净的像用水泼过一样。忽而微风吹过,沁人心脾。下午你回到市区,在宽广无人的街道走着,冷风呼啸而过,如同走在浩瀚的宇宙,厚重和思考扑面而来。”俄国被蒙古人奴役了将近三百年,二次世界大战死亡数千万儿女,厚重自不必说。但游牧民族对于生活的热爱又生根其中,这让俄罗斯人民无论在什么境遇中都不忘生活的浪漫。就和不了解儒家文化就理解不了《红楼梦》一样,不了解拉美民族骨子里的激情和对于性的态度,就理解不了《百年孤独》;不了解美国人对于自由的崇尚和南北战争的根源,就理解不了《飘》,理解不了斯嘉丽身上魔鬼与天使的交织;不了解西班牙从辉煌走向衰落的过程,就理解不了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同样的,要理解俄罗斯民族的伟大作品,就必须了解他们身上厚重与浪漫兼具的特性,还有生成这些特性的历史渊源。

    《战争与和平》描写了几个贵族家庭在俄国卫国战争时期的选择与生活。有善良也有背叛、有热血也有懦弱、有一见钟情的浪漫、也有世事沧桑的无奈。不怎么会用枪的皮埃尔为了一个丈夫的荣誉毅然和军官朋友多伯赫夫决斗,居然没有像普希金一样的死去。但后来皮埃尔在刺杀拿破仑的时候又表现的如此软弱。情窦初开的娜塔莎狂热的爱上安德烈,但又耐不住寂寞想要和渣男私奔。多伯赫夫在私生活上如此放荡,但在卫国战争中又是如此勇敢。在家国遭遇磨难的时候,有人在前线流血牺牲,也有人在后方依旧奢靡淫荡。但无论如何,俄罗斯民族就算流尽最后一滴血,也决不会放弃,这是他们深深的厚重;同样的,无论境遇多么糟糕,只要有些许的空挡,他们依然可以舞蹈和欢笑,这是俄罗斯民族深深的浪漫。

    拿破仑在欧洲战无不胜,但成败的转折点就是攻打莫斯科之后,一百年之后的希特勒也是如此。俄罗斯广袤的土地和乌克兰的粮食历来是欧洲各国垂涎的宝地,他们也以为自己几乎成功了。无论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攻进了莫斯科,但只要还有一滴血,俄罗斯民族就不会屈服,尤其是到了漫长的冬季。战争过后没几天,俄罗斯的老百姓就开始载歌载舞,家家户户的窗台上,都盛开着鲜花。这种骨子里的浪漫,是儒家文化之下的我们不容易理解的。儒家文化给我们带来的约束和责任,从小到大都紧紧跟随。小时候是学习和听话,长大之后背负家国天下,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享受都是在功成名就之后的,而功成名就又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于是,我们也只能先天下之忧而忧了,至于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自觉的就绵绵无绝期了。面对新冠疫情,中国的应对措施及时有效,充分体现了强大的动员能力。但西方世界就遇到问题了,澳洲居然还允许得了新冠肺炎的患者到社区去锻炼身体,说是尊重人权,我也真是醉了,难怪现在愈演愈烈。我始终觉得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当成地球公民,要明白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他们骨子里优秀的东西,但价值观与生活态度又大相径庭。我们要做的,就是叩问自己的内心,想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然后据此选择生活的地方。我现在主要在澳洲生活,就是我不认可现阶段中国以成功学为主导的价值观,我觉得澳洲的生活更简单自然,更快乐。但我还是会有一小半的时间呆在国内,除了情感因素以外,就是因为我又认可中国近些年的国家战略,再加上中国有全世界最努力奋斗的老百姓,因此用不了几年,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其中孕育的机会和激动人心的成就,超过世界任何地方。

    再回到《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的这段话是点睛之笔,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时时反省,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如此:“人生最难但却是最基本的就是热爱生活,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这样,因为生活就是全部。生活就是上帝,热爱生活就意味着尊重上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四十三-《战争与和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jp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