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喂饭可能导致孩子内脏觉发展不足、营养失衡
上面的晓晓是典型的喂饭导致的内部感知力迟钝,也就是我们在感统上常说的内脏觉发展不足,因为从小就被喂喂喂!她从来不需要自己感知饱了而指挥手和嘴巴停止进食。
其实在婴幼儿期间,让宝宝自己感知饥饿、饱涨是非常重要的感知发展。但喂饭却是这个感知能力发展的最大杀手。
其中,缺乏饥饿感的孩子会因为没有进食的足够动机而完全或部分丧失吃饭的兴趣,人生的三大乐趣一下就失去三分之一了!
至于缺乏饱胀感的孩子,则会像可怜的晓晓一样,吃起来没有节制,可能把自己塞得像个大充气球一样也全然不知。
2.喂饭可能影响孩子“手-口-眼”的协调性
我们吃饭的时候,因为眼睛无法看到嘴巴,要把食物准确无误的送到嘴里需要良好的“手-口-眼”的协调性,这是本体觉发展的重要内容。一直被喂饭,这种能力得不到锻炼,长大吃饭就会经常把汤汤水水洒在身上。
3.喂饭可能阻碍口腔功能,进而影响吃饭、语言等
小时候家长不给孩子机会多咀嚼、多吞咽!心疼孩子被卡住、被噎着!后期可是会影响到孩子口腔功能的发展,比如说话,发音等!
5招让娃好好吃饭》》
有的妈妈可能说,孩子的成长习惯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
还有妈妈可能会说“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饭,不喂怎么行?”
但是要我说,孩子不肯自己好好吃饭,多半是被你们惯出来的,接下来,就教你们4招让孩子好好吃饭的小妙招,请你们一定放了孩子,别再喂了!
1.抓好“抓握敏感期”,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己吃饭
孩子六岁之前会经历很多个敏感期,其中抓握敏感期在宝宝七八个月时就会到来,彼时家长在给孩子喂食时会发现,他们会出现抢大人的勺子、自己用手抓碗里食物的现象。这个时候,对于孩子而言,自己用手抓食物送进嘴巴里,像大人一样,本身就富有挑战和充满乐趣。如果我们顺势引导孩子学习用勺子吃饭,不仅可以鼓励他吃饭的积极性,还可以尽快让他学会自己吃饭。
2.减少零食,从家长自己做起
“言传不如身教”,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家长饮食习惯不健康,自然会影响孩子。零食可以给,却不可过量,尤其垃圾食品应尽量不给,以免影响孩子吃正餐。
3.增加趣味,促进孩子的食欲
让孩子一起参与做饭的过程,如买菜、洗菜等,在食物做法上要尽可能有变化,选购孩子喜爱的餐具,让孩子自己进食等等,都会增加孩子吃饭的乐趣。
4.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
这会使孩子的胃肠道功能保持在最佳状态。
5.固定开饭时间
开饭时间一到,家人尽量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给孩子适量的饭菜,家人吃完时要同时收走孩子的食物,无论吃完与否,不再给任何零食。
做到正餐定时给,过时不候。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定时、定量吃饭的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