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有好多好多的思绪。
从有记忆以来,我就是个爱胡思乱想的小孩子。我好像不太会让自己的大脑休息,总得想点儿什么才放心。 尤其是当了妈之后,每天要想的事情,要待办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我总是在想啊想的,又动不动会思考一些人生,参悟出一些自己当下觉得特别有道理的“人生哲理”来。可惜的是,现在记性越来越差了,前一秒想出的事情,后一秒立刻就忘,所以我有越来越强烈的念头,要把我的想法记下来,或者输出出来,因为我觉得,写出来了,输出了,我的大脑就放下它了,就可以腾出空间去思考新的事情了,也是给这团杂乱的思绪理个“线头”出来了。
其实以前我也记,也输出。从大学就有这种习惯了其实。但是我最多的是记在签名档,大概一句话,不过印象最深开始记可能是微博。微博有字数限制,140个字。而我的思绪好多时候,可能就是一句话,甚至都不需要100个字。但是时间长了再往回一看,发现看着当时的那句话,不记得是为啥那样想了。所以,写一些长文字,也挺有意义的。
以后我会把我的思绪片段尽量记下来。
比如今日就有个感悟,关于教育孩子。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和跟别人的讨论,我觉得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大概这样才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一个教育孩子要奋发上进,一个告诉孩子即使做咸鱼也没关系。听着似乎很矛盾。为啥这么说呢?不教育孩子上进,那肯定是不行,因为社会就是优胜劣汰的机制,而且奋斗获得想要的东西的成就感也是人生重要的优质体验之一。可是为什么又说有个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做咸鱼也没关系呢?这主要是从我自己的经历中得出的结论。人都有惰性,没有一个人可以24小时上紧发条的永远向前向前向前。我从小到大就一直被教育要上进,要努力,要奋斗,这种鞭策中可是却隐含了一种无奈感,那就是不奋斗就不行,不优秀就不配活,不努力人生就完蛋了。当然我的父母肯定不是这样想,可是我却有这样的想法,尤其是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我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甚至自生自灭的想法,不配活那就不活好了。甚至在工作坊说起自己的创伤的时候,会对着妈妈问:如果我不得第一名你还会爱我吗?尤其是最近在工作中遇到挫败的时候,我产生了一种对于做一条咸鱼深深深深的渴望。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我从小就没有被允许过做咸鱼,没有被允许过不上进,我的上进是出于害怕和恐惧,是潜意识对生存的自保机制,而不是出于真正的心甘情愿。而我的队友,一直被婆婆灌输一种人生“差不多就可以”的思想,他对幸福感的阈值反而会低很多很多。吃一顿好吃的,睡一个十分钟的午觉,都能让他觉得幸福。然后又有足够的勇气去拼搏和奋斗。所以我真心认为,作为父母,允许孩子做咸鱼,是在提供给他累了时候的港湾,让他休息一下重新蓄积力量,而不是让他觉得无路可退,这也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的一部分。
段老师说,安全感是什么?安全感是即使跌落也跌落在爱的容器里。而父母就是孩子那个爱的容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