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英1919年出生于浙江海宁,是民国最负盛名的军事战略家,国民党将领中的第一人, “一代兵圣”蒋百里和日本妻子佐藤屋登(婚后改名蒋左梅)五个女儿中的第三个。蒋百里与钱学森之父钱均夫早年在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是同窗好友,莫逆之交,并同赴日本留学数年,因此两家关系甚密。钱家只有独子钱学森,而蒋百里有“五朵金花”,钱均夫和夫人十分喜欢活泼可爱的小蒋英,于是恳请蒋百里夫妇将她过继给自己。得到蒋家的应允,钱家正式地办了过继的酒席,把4岁的蒋英改名为“钱学英”,让她与奶妈一起住进了钱家,与钱学森以兄妹相称。
这对青梅竹马的小兄妹带给两家许多趣事,他们曾在聚会中合唱《燕双飞》,让四个大人都大笑不止,这也似乎预兆了他们日后深厚的姻缘。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蒋百里夫妇十分思念三女儿,于是就反悔了,要把蒋英接回去。钱夫人答应让蒋英回去,但却提出了交易的条件:“你们这个老三,现在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此后虽然蒋英回家了,但仍叫钱学森父母为干爹干妈,叫钱学森干哥,直到二人分别到国外求学,才断了来往。因为童年时的这个小插曲,后来他们结婚了,钱学森还经常笑称“蒋英是我家的童养媳”。
蒋英共有姐妹五人,她们都曾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都会两种以上外语,受父亲蒋百里影响,都喜欢西洋古典音乐,看外语原版书,也都喜欢喝咖啡、葡萄酒。她们都很有个性,有独立思想,独立见解。1936年,17岁的蒋英随父游欧洲,1937年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大学研习,1941年毕业。1943年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蒋英参加匈牙利高音名师依隆娜·德瑞高所主办的各国女高音比赛,名列第一,为东亚获胜之第一人。
出生于1911年的钱学森比蒋英大8岁。良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使他自小就多才多艺,不论是绘画、音乐,还是辩论,都表现出众。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的钱学森考到庚子奖学金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钱学森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1947年,钱学森回国探亲,那时他已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意气风发。当时很多人家的父母都想把女儿介绍给钱学森,知道钱家和蒋家关系密切,甚至托蒋英来作介绍。在蒋英的安排下,在上海为钱学森安排了一场相亲会,一位富家女甚至当面向钱学森表达喜爱之情。在这场宴会中,人生中第一次,钱学森对女孩子有了心动的感觉,而这个人却是儿时的玩伴、“小妹”蒋英。
几天后,钱学森应邀在母校上海交大举行一场学术讲座,蒋英一个人去听了。讲座结束后,钱学森提出送蒋英回家,并突然说,“你跟我去美国好吗?”蒋英说:“不行,我有男朋友了。”钱学森说:“我也有女朋友,但从这儿就开始,你的男朋友不算,我的女朋友也不算,我们开始交朋友。”
1947年农历七月初七,钱学森向蒋英求婚。就这样,两个早就缘分深厚的才子佳人举行了婚礼,自此,二人相濡以沫走过了62年的人生历程,他们的爱情故事也被誉为科学与艺术联姻的典范。婚礼后不久,钱学森先回美国,一个多月后,蒋英独自到了波士顿和钱学森会合,在大洋彼岸开始了他们的新婚生活。
蒋英曾经讲述了她与这位科学家生活中的趣事:她来到美国与他共同生活的第一天,一起愉快地吃了个早饭,钱学森泡了一杯茶,喝完,突然就站起来向蒋英告别:“我走啦,晚上再回来,你一个人慢慢熟悉吧。”蒋英禁不住想:“这叫结婚啊?我第一天来!”就这样,人生地不熟的蒋英一直等待,直到夜色降临,钱学森才回家。
接着,他们去外面吃了一个快餐,商量着周末自己买菜煮饭。回到家,钱学森的举动又令蒋英大吃一惊。钱学森说:“回见,回见。”没等蒋英反应过来,他就拿了一杯茶到小书房里去了,门一关不见了人,直到晚上12点他才出来,却表现得很客气。蒋英笑着回忆道:“就这样,从结婚的第一年第一天到以后这60多年,他天天晚上都是吃完晚饭,自己倒一杯茶,躲到小书房里去看书,从来没有跟我聊天,更没有找朋友来玩。”
蒋英的到来让钱学森枯燥的生活变得快乐和温馨。钱学森的恩师冯·卡门教授谈到钱学森的婚姻时,也显得异常兴奋:“钱现在变了一个人,英真是个可爱的姑娘,钱完全被她迷住了。”被蒋英“迷住”的又何止是钱学森?美国华裔已故女作家张纯如撰写了一本《钱学森传》,里面是这样描述当时的蒋英的:“她见多识广、美丽大方,加上一副好歌喉,加州理工学院优秀的男性全对她着迷不已,他们甚至说,我们全都爱上了钱太太!”
蒋英刚到美国的几年,钱学森常到美国各地讲学或出差,总是不忘给妻子买各种礼品,特别是各式各样音乐唱片。他们都热爱音乐,在家中,各种豪华版经典的钢琴独奏曲、协奏曲,应有尽有。多年后当蒋英回忆那段日子,仍沉浸于往日的温馨:“那个时候,我们都喜欢哲理性强的音乐作品。学森还喜欢美术,水彩画也画得相当出色。因此,我们常常一起去听音乐,看美展。我们的业余生活始终充满着艺术气息。不知为什么,我喜欢的他也喜欢……”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钱学森与蒋英的小女儿也出生了,他们打算女儿一满月就带着小孩回去报效祖国。然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0年夏天,钱学森在美国受到麦卡锡主义迫害,囚禁了15天,体重骤降15公斤。此后的5年里,他一直在软禁中,住所被监视,甚至电话也被监听。那时,钱学森只能在学校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蒋英则在家带着两个年幼孩子,过着一段屈辱而又艰辛的日子。
然而,因有蒋英的陪伴,钱学森并没有被击垮。他们学着用音乐与枯燥的生活搏斗,钱学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蒋英弹一把吉他,两人共同演奏17世纪的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为躲避美国特务的监视与捣乱,这5年里他们搬了5次家,日子过得很灰暗,但在这灰暗中,依然有爱与音乐相伴,钱学森含冤忍怒,还是安下心来完成了两部著作。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帮助和斡旋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旅程。
回国后,作为中国导弹研制的技术领导人,近30年里,钱学森肩负了巨大的压力,那时,他经常神秘失踪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去几个月,杳无音信。不但家里的事情全靠蒋英,作为妻子,她还要忍受丈夫死活不明的痛苦折磨。有一次,她再也忍受不住了,急冲冲地找到国防部“索夫”:“钱学森到哪儿去了?他还要不要这个家? ”
1991年,钱学森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在颁奖仪式接近尾声时,他忽然话题一转,谈到了蒋英:“我们结婚44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在1950年到1955年美国政府对我迫害期间,她管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与我的专业相差很远,但,正是由于她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此番话足见钱老对夫人的一往情深。
而丈夫的卓越成就并没有掩盖蒋英自身的光芒,这个28岁就在上海举办独唱音乐会的音乐家,并不只是站在伟大人物身后的女人,她也有自己的事业追求,并将一生奉献给了艺术。上世纪50年代回国之后,蒋英就是我国声乐教育事业上的一面旗帜,是“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她一生桃李满天下,不少学生在国内外声乐大赛获奖。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登营至今记得蒋老师给她上的第一课:“真把我震住了,她往钢琴前一坐,腰板笔直,风度优雅,和弦弹下去,每个音都带着情感。她当时已经72岁了。”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是蒋英的表弟,他早年曾中文章中描述过她的歌声:“不是捧自己亲戚的场,我觉得她的歌声实在精彩之极……歌唱音量很大,一发音声震屋瓦,完全是在歌剧院中唱大歌剧的派头,这在我国女高音中确是极为少有的。”
蒋英也非常喜欢表弟金庸的小说,尤其是《射雕英雄传》,她认为:“黄蓉的巧慧是郭靖质朴的补充,而郭靖的天拙,有时候又能克制黄蓉的机巧,所以这两个人才肝胆相照,生死相依。”而在他们的一对儿女心中,这不仅是妈妈对金庸小说的评点,也是她对自己和父亲爱情生活的写照。
他们夫妻一起散步的情景经常是:钱学森低头走在前,蒋英在几步远的后面跟着。大音希声,一位声如天籁的女人,默默地跟在一个男人身后,这种无言的陪伴正是对大爱的最好诠释。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大科学家钱学森都在座,他不但是蒋英忠实的听众,也是她的私人评论家。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并没有因为彼此的名气而变得轰轰烈烈,他们所有的海誓山盟都化作了生活的涓涓细流。
虽然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家庭,但这么多年来,他们依然保持着简约朴素、不事张扬的人生态度。他们所住的房子又老又暗,除了四周的书和一架当年从国外带来的、相伴多年的名贵钢琴,就没有什么不平常之处。然而蒋英说:“我不羡慕人家装修这、装修那的。教授的家就应该都是书。”就在这些书的包围中,他们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钱氏夫妇—生淡泊名利,甚至相约有“四不”原则: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
蒋英是一个有福气的女人,她的一生十分圆满:出身高尚尊贵,气质优雅妩媚、事业成就杰出,爱情佳偶天成,品格高尚无暇,儿孙四世同堂……得老天钟爱,集家世、美貌、才华、品行、爱情于一身,她演绎了令女人景仰艳羡的完美人生 。
2009年,钱学森这位中华赤子、“两弹一星”元勋与世长辞,享年98岁。三年后,2012年2月5日,92岁的蒋英也于北京病逝,追随钱学森到天堂去了。如果说他是高山,那么她就是流水,高山流水,知音相伴。他们就如小时候一起唱过的那首甜蜜的歌——《燕双飞》,在他们悲喜交织的人生中,在科学与艺术的神圣殿堂里,一起展翅双飞,一起经历荣耀,一起经历苦难,一起在温馨中慢慢老去,默默离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