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
套路千层:从谷歌广告投放到心理学界的宜家

套路千层:从谷歌广告投放到心理学界的宜家

作者: 好奇的大孩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13:22 被阅读0次

    产品投放:前期自知之明,后期给你找茬!?

    本文转自公众号:凉天宜秋

    宜家

    最近阅读了数字营销方面的材料,我总结出两点。要想让产品被知道,前期,企业要有自知之明、小心翼翼的态度,后期要有不断给你的用户“找茬”,多多互动。

    我觉得谷歌广告好就好在:

    1. 广告的投放精准顾客群体

    2. 非常自觉,有自知之明,不会像个讨厌的跟屁虫黏着你的鼠标跑。

    Relevance: Ads appear at the very moment a user is actually searching for a specific item or piece of information. Users, advertisers, and publishers derive greater benefit from relevant rather than random ads.

    广告出现在用户实际搜索特定商品或信息的时刻。用户、广告商和出版商从相关广告而非随机广告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Reach: Massive scale, targeted reach. Serve ads just to users actively searching for your business.

    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只向积极搜索你的业务的用户提供广告。

    Efficiency: Advertiser only pays if someone actually clicks on their advert: and there’s no minimum contract or spending requirement.

    广告客户只有在有人点击他们的广告时才会付费:而且没有最低的合同或支出要求。

    Control: The advertiser chooses how much they are willing to pay for their ads and then only pay when a user clicks on their ad.

    广告客户选择他们愿意为他们的广告支付多少钱,然后只在用户点击他们的广告时支付。

    作为消费者,我们当然不喜欢花大量时间去浏览广告了解商品。谷歌通过调查,基于对客户相关的调查(以下),发现用户想获得的是当下正在搜索时的信息。

    俗话说,“货比三家”,有了网上购物后,消费者就不仅仅是“货比三家”了。数据显示:一般消费者在购买前会咨询10多个信息源;90%的消费者在屏幕之间切换来完成一项任务;消费者被定向数字广告影响的可能性增加了两倍。

    以谷歌为例,你的信息是如何被收集的?

    公司了解到你的信息特征值,接下来它会逐步引导你去购买他们的产品。

    在此强调一个“Marketing Funnel”的模型:

    男生想一想你是如何成为鞋的忠粉,女生想一想你是如何成为一些化妆品的忠粉的吧……

    今天这里,我将以宜家为例,把“Marketing Funnel”和宜家特色相联系。

    众所周知,IKEA 宜家家居是来自瑞典的全球知名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喜欢宜家的人以年轻人为主,其价格定位也适合中产阶级。事实上,这也是宜家在打造一个品牌文化之前的定位。

    宜家风格:简约大方,不失创意。大多使用黑白灰以及原木色系作为家装主色调,清新自然。并且,宜家风格的家装中家具配饰等的选择往往具有鲜明的线条,造型简约或是充满设计感。

    打开宜家官网,你可以看到:“为大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这是宜家的愿景。”这一种文化理念给了消费“awareness”,进而消费者就会去思考自己要不要购买。下一步,当消费走到他们的线下店,被宜家的设计风格吸引后,得到了良好的体验感后,消费者就成为了这个品牌的忠粉丝。当然,全世界不可能只有宜家这么个家具品牌。那么为什么他们无法打造出知名的品牌呢?因为他们卖的只是家具,他们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无法给消费者一种“awareness”。我认为前期企业给顾客的“awareness”的建立相当重要,因为它可以给消费者一种信赖感。

    更有趣的是,宜家设计的家具可以自己拼接。

    心理学家欧内斯特·迪希特(Ernest Dichter)做过一个实验,他发现家庭主妇和购买其他鸡蛋的大众更喜欢新鲜鸡蛋而非鸡蛋粉。70多年前,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营销策略:

                                                    让产品变得更加费力。

    什么意思?如果你想要让消费者更加珍惜产品,就要让产品变得更加费力!

    2011年,迈克尔•诺顿(Michael Norton)、丹尼尔•莫孔(Daniel Mochon)和丹•艾瑞里(Dan Ariely)在《消费者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出了宜家效应(Ikea effect)——"仅劳动本身就足以诱发人们对劳动成果的更大喜爱"。

    加之,购买宜家的相当一部分人属于搬家族,这为他们提供了便捷。我想宜家的这种看似麻烦的独特设计却是培养消费者忠实度的原因之一。

                                      宜家:家具界的心理学家,组装越费力,消费者越中意

    某种程度上说,当用户在拼装家具的过程,这其实是和企业文化的一种亲身互动。

    请试着想象一下,你和家人花一整个下午,一起静下心来拼凑一件家具的样子吧。黄昏接踵,落幕的阳光投进窗棂,你们围坐在地上看着刚刚拼好的家具,开怀大笑。此时此刻,这一件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件凝聚了心血、爱的劳动产品,它成为了你和这个企业文化进行互动,帮助你和家人拥有情感联系的一件载物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套路千层:从谷歌广告投放到心理学界的宜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ry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