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钟喜平老师带来了题为《聚焦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讲座。
![](https://img.haomeiwen.com/i8653630/04bfa953cd795569.jpg)
钟老师先聊了他对各阶段、各学科评价的理解,明确了自己的长处与短板,提醒老师听讲的侧重点,告诉老师如何辩证地听。
然后又阐述了自己讲座的内部逻辑及各要点的联系。具体分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目标决定课程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方向)
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象)
3.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目标)
4.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机制)
5.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方式)
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精选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基未来。
分科罗列了核心素养。
二、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
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是什么?
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国家具体描述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国家具体指标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国家进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三、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8653630/634f48b3ac473053.jpg)
中小学教学大纲为何改成课程标准?
1.保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课程标准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课程标准的新变化为实现“教—学一评”一致性提供“法理依据”!
以语文为例,从五个方面阐述了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四、实现“教—学一评”一致性的探索
(一)对“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理解
(二)为实现“教学一评”一致性提供保障
(三)实现“教—学一评”一致性的实施路径
(四)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经验分享
虽然开场时,钟老师说自己只擅长小学语文学科,而且分享时的例子也是以语文为主,但作为数学老师的我,听下来还是有收获的。以课标为准,不要一味地拔高评价标准。以为是严格要求学生,实则是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信心。用好自己的特长,讲好自己擅长的东西,就是极好的讲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