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根本

作者: 南川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16:05 被阅读0次

知根本乃可言,不知根本不可言。不知根本而妄言之,则难免误。以误传误,根本将失。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知不愠,君子之风。人不知我,心平气和,其也难哉!国人爱名。若美名,虽不实至,多敢泰然受之者。若恶名,虽实至,愤而不受者多矣!君子者,美名也,而能称之者实不多。世人不知不愠者稀,不知而愠者众。有不知不愠者,其果磊落君子乎,其为博君子之名而不愠者乎?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难,知己也难。人不知吾,吾不愠则已。吾不知人,人愠,其吾之过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知夫子重德行,德行于智识之先。当今之世,反其道而行之哉?吾不知孰优劣。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其“事君,能致其身”之说,余以为不然。致身者,献身也,犹言以死事君也。其君也,一国之至尊者。为其至尊而死吾身,何其愚哉!吾若以死事之,其虽至尊,于吾何加耶?国君之命贵,布衣之命亦贵,无高下贵贱之别也。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当世今,民德不可谓不薄矣。虽三代而不知其祖者众矣,虽不远而无以追矣。宗族不亲不近,家谱不存不续。故国民风之不复可知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温、良、恭、俭、让,其犹仁、义、礼、智、信乎?人生于世,而别于禽兽者,其不因人有此十之者乎?为人能行此十者,可谓至人也。吾谓之十德。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当世今,世人食必求饱,味必求美。居必求安,饰必求华。物欲之心,不可谓不盛。然饥而无居者,亦不在少。而女非有车居不嫁者,亦不在少。然人有贫富,贫且贱,皆不愿。所愿者,唯富且贵者也。此亦人之常情,本无可诟责。然因人之贫而鄙之,讥之,贬之,或娶一女而荡其家,则未免重利而轻情,吾以为非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自古贫而不谄,富而不骄者何其少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又几希矣!贫富皆谄于权,权又骄于富贫。人重利畏死,权之所在生死利害之所在,固皆谄于权。官有其权,易得其利,易断人死生,固皆谄官也。使民轻利而不畏死,则官于我何加惧?削官之权以归民,则官于我何加焉?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是哉斯言!当今之世,民不犯罪是畏法也,非耻于罪,苟使无法则群魔乱舞矣。以法慑民而不以德导民,其不亦为政者之耻乎?

丁酉十一月初三于京作

相关文章

  • 知根本

    知根本乃可言,不知根本不可言。不知根本而妄言之,则难免误。以误传误,根本将失。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当知轮回,爱为根本

    《圆觉经》中讲到: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想说世间的你我总是对这句话若有所思,怦然心动。曾几何时品一杯香茶,读一...

  • 知乎的根本问题

    知乎,一个非常好用的软件,我可以给它评5分的高分。 不过最近知乎面临着根本性的问题——优越感的存在是否影响知乎的运...

  • 《龙骨玄文》第四

    知根本乃可言,不知根本不可言。不知根本而妄言之,则难免误。以误传误,根本将失。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盘古前传空界篇67

    67章 触及根本才知痛有诗形容:谎言虽小立奇功,完美编排无漏洞;心病还得心药医,触及根本才知痛。“我上去!”“我也...

  • 《龙骨玄文》第四 知根本

    知根本乃可言,不知根本不可言。不知根本而妄言之,则难免误。以误传误,根本将失。 不知不愠,君子之风。人不知我,心平...

  • 全知与全能

    生命的本源,因为它无所不在,所以叫“全知”。“全知”就是不知,就是“根本智”,就是绝对的知。“全知”者,不知也。他...

  • 身、心、知、意、物

    心决定知,知决定意,意决定物。 所以,修身的根本是修心。我们固然需要在具体的事上去努力,但物的根源是意,意的根本是...

  • 教育孩子,自我觉知是根本

    今天早晨,重新阅读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看到关于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问题时,她提到了一种观点,就是:不...

  • 唐豪训

    谦虚篇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谦虚为人之根本,若无谦虚,人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根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tua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