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是源于前两天看到的一本书名《为何家人会伤人》,姐姐推荐给我看,然而不知是身体疲惫或是心理劳累的缘故,这几天在家里只想休息,弹弹琴,根本不想看书或是学习。今天的场景让我想要写下些什么去反思或者是记录一些现在的想法,脑子里不知为何只有这本书名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了。
刚刚也想过,要不主题就叫,爱、被爱、不爱都是痛苦,但这样感觉未免太过悲观,更容易给人太过矫情的感觉。
人是理性而感性的,却又是感性而理性的。我们的理性出于我们自私的基因,比如,我们爱一个人,可能是因为他身上的一些属性或者特质,才华出众、处事体贴、样貌可人等等,再比如,是像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一样,存在着抚养和赡养的义务,或者是基因的传承因素等等。然而表现出的外在形式是感性的,可能是分别时的泪眼婆娑,是深夜里的辗转反侧,是笔下一颗一颗累下的文字。
如果说一个人的外在属性可以用persona来表达,每个人似乎都要拥有自己的一个profile,里面有很多属性,比如,性别、年龄等等,然而深深埋藏在人身体内内心里的是personality,甚至一些微妙的情感无法真正去定义,只能通过只言片语去描述出一点点的侧影。
大多数情况我们是粗心的,很难看见personality,时而细心地洞察到一点点剪影,不知为何心怪作怪,偏偏不愿意满足对方的需求,哪怕只是背一首哄她开心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一刻母亲感受到了自己为人母的神圣光芒,孩子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可这一切本就该默默体会,这样才是无条件的爱。孩子不愿大声背诵赞诗,或许就是因为她知道,怎样才是跨越感性最理性的解决方案吧,因为她不想接受那些有条件的爱,这样她才敢接受那些对她善意的人和事,并不会像现在这样,哪怕对方的一点点好都让她惴惴不安、难以忘怀,因为她知道,这种病态的心理让她经受过怎样的精神折磨,在这个复杂的世界,如何生存下去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然而如何按照自己的预期生活下去仿佛是世纪难题,让芸芸众生身体疲惫不堪,所以一个强大的内心无比重要,不断去学习和强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无比重要。
有的时候需要我们主动对于控制与过度依赖的关系进行断舍离,一时间的狠心才是换来平等互利交往模式的关键,说是破冰之举也不足为过。比如,孩子没有必要步步告知母亲她的一切行踪甚至是视频通话来确保孩子的安全,过度的保护无疑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不强迫性质的联络才是让人感觉舒服的,有时候,我们需要自主地选择一种真正有效且舒服的沟通方式,让情感无阻地直达内心。
写着写着,我的主题换到更加广义的思考,为何人会伤人,或者是为何人会受伤。
人常常通过确认与周围人的关系来确定自己的社会定位,以及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怀,然而,完全的理解显然难以实现,偶遇知己者又仿佛如中彩票一般,一开始欣喜若狂,而后担惊受怕,后来怎样也就未可知了,因为我既不曾遇过这样的知己,也不曾有幸中彩票,一旦真的有,会不会更多的感受是恐惧呢,一个完全理解自己甚至与自己一摸一样的人,换言之,遇到分身。
我曾想以文字或者图文的方式,想要找到这样的知己,想要得到更多的理解或许是关注,然而,事实是,周围的人很难通过这些走入你的内心,他们大多不是被琐碎的家事烦扰不堪,就是关注那些表层的图文,根本无法洞察深层的内心世界。我的这种行为和人类向宇宙发射信号的做法是类似的吧,首先,是否有外星人是未可知的,其次,即使获取与外星人的联络,他们是否会与人类和谐共处也是有待考察的。
人之所以会受伤是因为他们过于独特而敏感的内心,这里我要特别地说,每个人其实都是独特而敏感的,因为人都会受伤,只是大家应激处理方式有所不同,有的人对此如同对待过敏反应,隔绝过敏原是他们防止受伤的最好方式;有的人对此如同对待皮外伤,越伤越勇仿佛已具备了抗痛能力,美其名曰,具备很好的理性思考能力;有的人选择把刺和利刃对准对方,定要你杀敌一万自损八千才满足。这似乎决定了,受伤与伤人是因果的恶性循环,因为在这个interactive system中,两方总要根据对方的feedback作为一种reward来“优化”自己的系统。
所以知道其中的道理,我便开始思考如何保护自己被伤害,我的答案是,不要在这个系统里面预定义reward,从而限制自己的优化,要变通的去学习环境中的reward,在保证自身子系统顺利运行的前提下,少对总系统传递负能量,因为这种负的累积终将回击到自身。
这篇思考就到这里吧,我想能够体会那些敏感和脆弱却又无法全盘托出于口,可能是我的笨拙,但也是我的确幸吧,不然也要写一些类似人间失格的作品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