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上海人家也不是经常上饭店的,除非是逢年过节,宴请亲友而懒得家里烧,才会上饭店。平常家里一日三顿吃的都是家常菜,家常菜当然不能与饭店里相比较,但饭店里的菜也是千百年来在家常菜的基础上提高、发展而定型的。烧家常菜没有饭店里的那种条件,诸如于开大油锅此类,所以家常菜都比较简朴,可是简朴并不等于简单,经济实惠还得制作精细。精细有时并不消耗财力,消耗的仅是时间和耐力,对吾辈退休人员而言,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是时间。
下厨体会点滴精细体现在烧菜前的准备工作,比如买来的蔬菜一定要拣,那怕摊主自喻为很干净,说回家不用拣的。比如黄豆芽、绿豆芽的掐根,马兰头、苜蓿(草头)、荠菜去黄叶、掐根,这是极其考验人的耐心的,饭店里是肯定不会这样处理,他是要考虑人工成本的。
家里烧菜还有便是新鲜、时鲜、卫生,各大菜系的美食说起来无不考究这方面,但是往往做不到。比如炒虾仁,无论是河虾仁还是海虾仁,我们都是自己剥,超市里卖的虾仁,是剥好后又再发,然后冷冻,看上去是只只饱满,烧好以后就腐糟糟,自己剥的虾仁,烧好后入口有弹性,有嚼劲,味道自然就好。自己剝虾仁算下来总是比超市里买的便宜,就是耗费时间。
其次,油炸过东西的油一定不能用来炒菜,它会串味,影响其它菜的口感。砧板要配二块,做到生、熟分开。炒好一只菜,锅子都要冲洗一下。前二年,春节期间到扬州瘦西湖,在其边上的全聚得(扬州店)就餐,厨房里的烹饪举动通过视频就在大堂里播放,这倒是过得硬。
时鲜是对反季节菜而言,在竹笋、蚕豆、毛豆、荠菜上市旺季,价格便宜时大量购买,拣好洗净投入开水中焯一下,然后分装在食品袋里,放入冰柜内冷冻(家里专门买只冰柜就是储存这些东西)。象现在的天气,毛豆拿出来,碧绿生青,与胡萝卜、豆腐干,炒只素三丁,色香味俱全,虽然是只家常菜,但还是食指大动。如果想吃腌笃鲜,冰柜里的竹笋拿出来就可以了,荠菜可以烧荠菜肉丝豆腐羹,荠菜包馄饨等。到了寒冬腊月依旧可以吃到这些反季节的时令菜,而且化费很少。
退休后,有同事调侃我说:“以前在单位研究规范,是个知识分子,现在在家研究厨艺,成了知食分子”。民以食为天,我愿意成为一个知食分子。现在在家,妻子负责买汏,我负责掌勺,一日三餐,平淡且快乐着,窃以为做饭是一种乐趣与享受的过程,那一饭一蔬里,有着浓浓化不开的亲情。
除了家常菜,我还喜欢烧些外面不一定能吃到的菜肴。红烧肉家家饭店都有,走油肉现在是难见踪影,有客人来,我就烧只走油肉,让大家重温旧时味道。饭店里的响油鳝丝是不响的,我鳝丝炒好装盆,中间放点葱末,端上餐桌,当着众人的面,把一勺滚烫的热油浇入菜中,顿时鳝丝响了起来。还有只哗众取宠的菜,“鸡蛋碰石头”,端上来会大大地活跃气氛。点心来只二面黄,这是绝对吸引人眼球的。
歉虚地说,我在家里做菜,其水平肯定不能和饭店里的大厨相比,犹如在唱卡拉OK般的自娱自乐。烧一桌菜,最少得二人预先在厨房忙碌一天,此时不由地想起汪老先生的二句诗:“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当菜一只只端上来,受到至爱亲朋的赞许,大家吃的开心,我也高兴,这毕竟是自己精心烹饪的成果,这里有去任何高档酒店都感受不到的快乐和情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