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烤肉

作者: RedDogLoop | 来源:发表于2013-12-14 00:34 被阅读472次

    适合冬天吃的京城美食,除了涮肉还……还是涮肉?谁说的?!偌大一个北京城,想当年也是明清两朝的皇都,假如只是涮肉,那满朝文武带黎民百姓的肠胃也太可怜了,想换个花样都没有。冬夜,和大家一起“尝尝”北京烤肉。

    老北京烤肉

    北京城有一道极豪爽的美味,不管是酷暑炎炎还是寒风呼啸,它能渲染好友相逢时三山聚义般的炽热,也能衬托独自酌饮时,风雪山神庙般的冷寂,那大快朵颐的,就是老北京烤肉。

    现在北京城流行的烤肉,大致有那么几种。无非是韩式的炭火烤肉、石板烤肉,巴西的长签烤肉,土耳其的转炉烤肉,日式的炭火烧肉,稍微宽泛一点,街头巷尾的新疆羊肉串应该也算做其中一员,再宽泛一点,周末开车去郊游时的美式烧烤也算贴了那么一点边。

    先说韩式烤肉。时下最流行的炭火烤肉,在炭火上面放一张不锈钢篦子,用来烤的食 料分别是猪五花、牛舌、胸叉肉、牛排等,再往后就是各式蘑菇、蔬菜之类,品种丰富,腌制也算精致,再加上满满一桌各种腌制的泡菜和小品,伴随着身边各种谈 话尾音中抑扬顿挫的思密达,非常讨年轻姑娘的欢心。但我总觉得在种种貌似精致、丰富的急火快燎中,少了好些属于雄性的英武之气,连被炭火带起的热烈气氛, 也被一次次换篦子的行为不停打断。而韩式的石板烤肉,保留了以上炭火烤肉的特点之外,油脂也被一并“保留”了下来,尽管味道不差,但着实油腻。

    巴西的长签烤肉其实和土耳其转炉烤肉类似,都是以大签穿起肉片在火上炙烤,之后由厨师为客人一片片削下来。巴西烤肉更重视肉类的原味,土耳其烤肉则需要先在香料中腌制,之后夹在面饼里吃,更像陕西的肉夹馍。这两种烤肉的架势虽然壮观,但是少了吃客们自行烤制的乐趣。

    日式烧肉则是精致有加,小心翼翼,好吃,但是炭火味也重了些。适合两三个好友相 约叙旧,却并不具备豪迈的性格。新疆肉串当然深得民心,但街头巷尾的啤酒食肆中,面红耳赤之余,余下的尽是冷却的油腻。至于美式烧烤,除了淹没在尖椒蘑菇 之间的香肠和鸡翅,真不好说它与烤肉到底有多大的关系。

    相较这些外来的“花式”烤法,老北京烤肉并不复杂,首先要肉好,其次炭火要讲 究,吃的时候最好配上些白酒。传统的北京烤肉以北京人爱吃的牛羊肉为主,几乎全是清真店家经营。先用一尺来长的钢刀把肉切成柳叶片,再用酱油、料酒、姜蒜 末等腌了,吃的时候,食客自己拌上香菜和大葱一起放在铁炙子上烤。

    讲究的客人,能把肉烤成 “ 老、嫩、焦、糊、甜、咸、辣、怀中抱月 ” 八种“风格”,您千万别以为这里的“老焦糊”是烤坏了,焦,是酥脆;糊?这是一 种特殊技法,来源众说纷纭,目前得到还比较靠谱的一种说法,是当年一名厨师在为京剧名角马连良先生烤肉的时候,不小心火大了,马先生觉得扔了浪费,尝过之 后反倒极力夸赞这种糊香味,一般情况下,客人自己不太好掌握,权当是种噱头吧!“怀中抱月”比较有意思,把肉围成一圈,中间打个鸡蛋,可能还是女孩子们更 喜欢一些。

    其实,早先的烤肉,是鲜肉直接上炙子烤,再蘸着作料吃。吃的时候,大家围炉而 立,一手是佐料碗,酱油、香醋、卤虾油,姜末、葱花、香菜碎,混成满满一大碗;另一手是长竹筷,将切成薄片的羊肉放在炙子上翻烤。只待肉熟溢香,就着糖蒜 和牛舌饼,再咕嘟一大口白酒下肚,敢问什么是豪爽畅快?

    不得不提这种特制的铁炙子,这铁炙子本就是一块铸铁制成,一指那么厚,肉片在上面吱吱作响,下面是正旺的松枝或枣木炭。又因为这铁炙子本身带有走油的沟槽,多余的油脂会从沟槽中流下,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这烤肉会太腻,尽可放心大口吃肉喝酒。当酒到酣时,通红的火焰映衬着围坐好友们的酒兴,恍然间会让人有种梁山聚义的错觉。清朝道光时期的诗人杨静亭有首诗来赞叹这种美味的豪气:“严冬烤肉味甚饕,大酒缸前围一遭,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

    其实不止杨静亭,还有两位国画大家也与老北京烤肉有着不解之缘。

    一位是齐白石,因在晚年品尝到北京烤肉的鲜嫩,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数次为店家题写牌匾,甚至特意为此做过一篇文章,来阐述《说文》中并无“烤”字,而烤肉的“烤”应该为“炙”。

    另一位是张大千,他把对北京烤肉的挚爱带到了台北,在至善路张大千故居,摩耶精舍的院落里,有一个专为烤肉而设的亭子——“烤亭”,专供他吃烤肉用。用来烤肉的铁炙子还是张学良赠送给他的,而每每烤肉,张老先生必得自己动手以品烤肉的乐趣。

    晚年的白石老人和大千居士画风都趋于凌厉,不知是否都在这老北京烤肉中悟到了些不羁和豪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北京烤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fc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