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见这个题目,有些阻抗出来。我知道自己难忘的事有不少,但是我的大脑都回忆过好几次了,疗愈过,转化过,似乎不想再去落笔分析,去总结自己获得了什么。脑子里有一个声音是,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翻来覆去已经倒腾过好几遍,再倒腾没有意思,想些新鲜的。再倒腾就像祥林嫂在诉苦,有什么意义呢?
此刻写下上面那段话,我有些烦躁。安静下来,想看看自己有什么灵感出现,跳出的还是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是今天就是不想纪录它们。想找些开心的事情来写。
想起初中时,有一个同桌,姑且叫她同桌L吧。难忘的是,我们做同桌同时看一本书的日子。
同桌L的父亲非常喜欢看书,据她陈述,家里的书已经多到书架已经放不下了,装了好多箱子了。在80年代,家中有这样大批量藏书的实在是很少,书价也不便宜的。
同桌L很有趣,会经常带着书拿到课堂上来看,上面盖上我们的教科书作为掩饰。我也不记得这是她自己的主意,还是我们这两个喜欢看书的的人想出来的“馊”主意。不过我猜多半是她,因为她很灵巧,我那时是那种比较守规矩的乖乖女。而更有意思的是,书是偷偷拿出来看的,因为他的父亲不允许自己的女儿看这些闲书。
就这样,看着她天天抓空看闲书,我也很想看,所以,她看完一本,就转给我看。好了,我们俩就变成她日里也看,我夜里看。而且要赶紧着看,时间太长,生怕他老爸发现,那以后就真的没书看了。
这些“闲书”其实都是世界名著,就在我们十几岁的年龄阶段里,看完了不少大块头的世界名著,而且看得如饥似渴。
我的记忆里看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只记得里面有大段大段的思想陈述,那时觉得甚为枯燥,但还是坚持看完了。要放到现在,我可能会中途放弃。
还有好几大本的《基督山伯爵》,太精彩了。主人公如何复仇的故事,看得我惊心动魄的。后来看美剧《越狱》时,总让我想起这部小说,但是它与这部小说的曲折,精妙无法相提并论。
就这样,我们看着看着就爱上了名著,我也开始自己去买书,经常去书店淘名著看。总不能老借人家的书呀,而且自己拥有了几本名著,会觉得特别满足和自豪。那时候,我又在一个小城市里,书的资源可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淘到一本名著,可激动了,然后买了互相借着看书。
那时的我,可以一整天坐在书桌前不动,只看书。看完了《乱世佳人》,《三个火枪手》,《简爱》,《呼啸山庄》等等,深深被里面的情节吸引。
写到这儿,我感觉好激动,好美好。
眼前会出现自己全神贯注地沉浸在书里,心无杂念,特别安静,特别专注地坐在书桌前,如如不动。也根本没有想要得到什么的目的性,有了就看,即使觉得枯燥,也会坚持看完。
很羡慕那个状态,现在,我还是喜欢看书,但是一个小时不到就要动动了,看看网络小说可能还能两三个小时才动,而且其间大脑时有杂事出现。十几岁时的专注力,吸收力是成人之后无法比拟的吧。
很感谢在那个时期遇到了同桌L和其它几个爱看书的伙伴,受到影响,在最好的年龄,又心无旁骛,得到这些经典名著的滋养。
内容,我未必能讲出来,甚至很多都忘了,书名也忘了。 但我知道,有些无形的东西,必已留在我的血液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