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一些比较常见的公司,我们对其都有个大致印象。比如华为的技术,阿里的电商,腾讯的游戏……但如果想更深一步地了解一家公司,仅停留在印象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一套具体的框架,用来分析想要去了解的公司。
了解一家公司,我们可以从宏观背景、行业规模、行业发展阶段、行业竞争格局、商业模式、护城河以及制度这些方面做一个完善的分析。
了解宏观背景,是我们了解一家公司的基本前提,脱离大环境去分析公司毫无意义。这里的宏观背景主要包括两方面:时代趋势和经济周期。“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形象地表达了时代趋势的重要性,朝阳行业和夕阳行业的未来千差万别。分享两个判断的方法,第一,领先指标。比如根据我国目前的人口数据,未来人口老龄化是必然趋势。与养老相关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会引来大发展。现在各大房地产企业都在加速转型,做“大健康”,也验证了这一趋势。第二,符合常识。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很多人都喜欢问他未来的变化是什么,但他更关注那些不变的东西。比如人们对于购物“多快好省”的目标是不变的,公司的发展围绕这个目标去努力就不会差。经济周期很容易理解,具体到公司层面上就是,该公司所在行业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如何。如果是生活必需品行业,那么经济周期对其影响就不是太大。如果处于汽车、钢铁等行业,那么经济周期对你的影响极大,该行业就要重点关注经济周期。
掌握宏观背景后,就要去了解该公司所处行业的规模,目前该行业的发展阶段以及行业的竞争格局。
行业规模,即整个市场有多大,说起市场,首先要明确该公司的产品是什么,为谁,解决什么问题。因为这直接决定了市场规模的大小。如果星巴克将其定义为咖啡馆,那么他的市场就是经常喝咖啡的群体;但星巴克将自己定义为“工作、家庭外的第三空间“,市场瞬间扩大了很多倍。行业规模的简单算法就是销量乘以单价,但很多行业都不能这么简单得出,需要结合具体的行业报告加以估算。估算出行业规模后,还要明确该行业目前所处的阶段,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可以根据技术成熟度曲线和创新扩散曲线加以判断。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初期,往往会被高估,因为资本市场总喜欢追逐新的概念。“区块链”、“P2P”、“共享单车”等概念刚兴起时,无数资本大量涌入,存在严重高估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市场慢慢趋于理性,该技术会处于低谷期,再经过正常的发展后,该技术慢慢步入正轨。接下来较为成熟的技术就要经历创新的扩散曲线,这一过程也需要经历几个环节。一个新事物,当被全部市场10%—25%的人接受时,扩展速度会加快。最后,我们要弄懂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即行业这块大蛋糕,你能吃到多少。行业规模和所处阶段都会对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规模巨大的市场,一定会吸引众多的参与者。处于高速增长期的行业,即使实力一般的公司也会进入分一杯羹。这个阶段,即使行业领先者依旧比较危险。但如果行业进入成熟期,低效率的玩家将会被淘汰出局。此外,该行业的终局在哪里(事实上商业没有终局,只有中局),该行业最终的格局是垄断,寡头还是完全竞争。不同的行业特性具有不同的行业终局。社交工具这个行业就是会形成垄断,人们不需要第二个“微信”。产品同质化的行业就是会形成完全竞争,很难一家独大。之所以商业没有终局,是因为巨头永远想不到打败他们的会是什么,颠覆方便面行业的是外卖,那颠覆外卖团购行业的又会是什么?没人知道。王兴曾说:未来能颠覆美团的肯定不会是另一家团购网站,而是提供一种更便捷、更有效率的新模式。
公司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我们要找到驱动公司增长的关键指标。单纯的产品或商业模式的好坏,不体现竞争力的强弱,越好的产品反而会招致越多的竞争。共享单车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但它引来了数不清的单车公司。写出公司收入的公式,看清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并且关注公司是否在新增业务或减掉业务。
公司的护城河,是一个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常见的护城河有:无形资产、网络效应、用户转换成本、产品成本。无形资产主要是品牌和专利。品牌的作用毋庸置疑,搜索人们会想到谷歌,剃须刀想到吉列。专利能为公司提供不断的技术支持,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华为、格力都是典型的代表。网络效应有三种,一般的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效率越高。单车行业就是,提供的车越多,人们骑车就越方便。双边经济模型,专车(司机端和乘客端)、酒吧、百合网。网络效应(多边网络模型),社交产品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用户的转换成本,也是公司的一个重要护城河,像微信、office这样的产品用户的转换成本较高。像快消品的用户转换成本较低,所以快消品往往花很多的精力在渠道建设上。成本低,才更有可能在竞争中持久,获取优势。降低利润率,让潜在的竞争对手望而却步。随着资本市场的火爆,现在想塑造一个公司的护城河难度越来越大。
人和制度也是公司的重要因素。一级市场更加看重人,二级市场更加看重制度。即初创企业往往是人的作用比较大,而一家成熟的上市公司里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可能等到马云的第四次退休的时候,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创投女王徐新曾评价创始人需要具备的优点。第一,杀手的直觉,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第二,有愿景和使命感。第三,学习速度非常快。第四,内心强大,永不放弃。我们作为普通人可能很难了解到创始人这些方面,但我们可以关注一些细节。比如,管理层怎么对行业的趋势做出反应。第二,管理层的基因。第三,管理层对风险的预判。另外还有一个小窍门,看时代高水平的人都往哪个行业,哪个公司跑,那一定是代表了未来的趋势,至少是中短期的趋势。观察管理制度的两个要点:第一,观察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比如华为的狼性文化。阿里的武侠文化。第二,跟踪公司的人效比。即每个员工平均为公司带来多少销售额。
了解公司除了上述的框架外,还有一些小的建议。
第一,将自己的思考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在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人们都在追求变化,被变化牵着鼻子走,却忽略了那些不变的事物。比如在购物上,人们对“多快好省"的目标从未变过。
第二,先从自己熟悉的公司开始分析,很多规律都是想通的。
第三,保持用最基本的方法寻找答案,遵循一套非常朴素的自上而下的分析框架。
第四,尽量不要预设结论,避免选择性偏差。
第五,有框架的目的是为了打破框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