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堆

作者: 赵阳_c149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14:29 被阅读0次

    什么是堆

    堆其实就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即若设二叉树的深度为h,除第 h 层外,其它各层 (1~h-1) 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个数,第 h 层所有的结点都连续集中在最左边。

    定义为:具有n个元素的序列(h1,h2,...hn),当且仅当满足(hi>=h2i,hi>=h2i+1)或(hi<=h2i,hi<=2i+1) (i=1,2,...,n/2)时称之为堆。完全二叉树的根结点称为堆的顶。

    可以注意到,堆仅保证元素和其子结点之间的关系,并不保证兄弟结点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堆包括最大堆和最小堆。

    最大堆

    最大堆,顾名思义,堆顶的键值是所有堆结点键值中最大者。套用前面讲到过的规则,当且仅当满足(hi>=h2i,hi>=h2i+1)或(hi<=h2i,hi<=2i+1) (i=1,2,...,n/2),所有父结点的键值均大于子结点。

    heap_max.png

    最小堆

    由最大堆的定义,可以很容易的理解最小堆,即所有父结点的键值均小于子结点。


    heap_min.png

    堆的内存形式

    堆的内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链表,一种是数组。

    • 链表


      heap_linked.png
    • 数组


      heap_array.png

      用数组保存堆,可以通过数组的下标来表达结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储存指针信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空间。
      具体来说,对堆进行广度优先遍历(BFS),依次将结点键值放入数组。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就是:
      (1)父结点的下标:i
      (2)左子结点下标:2 * i + 1
      (3)右子结点下标:2 * i + 2

    堆的操作

    对于一个堆,常用的操作有两种,插入一个新的结点和删除堆顶。

    插入新的结点

    向堆插入一个结点,首先要保证堆依然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即必须保证一行(也就是一层)构建完成才能继续添加下一层的结点。这就意味着完全二叉树新增加结点的位置是唯一固定的。对应数组来说,就是在数组的末尾增加一个元素。

    进一步,对这个完全二叉树进行调整,即移动父结点和子结点的相互位置关系,使其满足条件而重新成为堆。这种调整可以简单的看成是一些列的上浮(shift-up)操作。可以看看下面这个简单的图。

    heap_insert.png

    可以看到,所谓的shift-up,就是将新插入的结点不停的和其父结点进行比较,如果子结点的键值大于(最大堆)/小于(最小堆)其父结点,那么就对二者进行交换,因为这里是数组,所以仅需要交换结点之间的键值,直到子结点的键值不大于(最大堆)/不小于(最小堆)其父结点。

    删除堆顶

    和插入新的结点类似,删除堆顶,还是首先要保证堆依然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即必须保证一行(也就是一层)全部删除之后才能继续删除上一层的结点。这就意味着完全二叉树删除的结点的位置是唯一固定的。对应数组来说,就是删除数组末尾的元素。

    删除堆顶的操作可以分为3步:

    1. 将堆顶结点和末尾结点交换(仅交换键值)
    2. 删除末尾结点
    3. 对新的完全二叉树进行调整,使其重新称为堆
    

    步骤1和2非常简单,执行完成之后,新的完全二叉树如图所示:


    heap_del_1.png

    步骤3是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可以简单的看成是一些列的下沉(shift-down)操作。

    对于某个结点(parent),所谓的shift-down,包括以下子步骤(这里以最大堆为例):

    3.1 选择子结点中键值较大的一个child_max
    3.2 将child_max和parent进行比较,
      3.2.1 如果parent>=child_max,则该完全二叉树已经满足堆的条件,操作结束。
      3.2.2 如果parent<child_max,则交换parent和child_max
    3.3 将child_max作为parent,回到3.1
    

    以上面的堆为例:


    heap_del_2.png
    1)此时在结点(15,2)中选择较大的一个和1做比较,即15 > 1的,所以15上浮到之前的20的结点处。
    2)同第1步类似,找出(14,10)之间较大的和1做比较,即14>1的,所以14上浮到原来15所处的结点。
    3)因为原来14的结点是叶子结点,所以将1放在原来14所处的结点处。
    

    构建堆

    构建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无到有,也就是一个不断插入结点的过程;而另一种就是在原有完全二叉树的基础上,按照某种规则对结点进行调整。

    从无到有

    从原理上说,从无到有的构建堆比较简单,对于每一个新增结点,对其进行插入操作,结果必然是一个堆。

    在原有的完全二叉树上进行调整

    在原有的完全二叉树上进行调整,稍微复杂一些,可以从最后一个非叶结点开始,对每个非叶结点进行shift-down操作。

    该操作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到“非叶结点”和“最后一个非叶结点”。考虑非叶结点的定义,一个结点如果有至少一个子结点,那么就称其为非叶结点。因此,我们只要遍历所有的结点(根结点除外)的父结点,就可以遍历所有的非叶结点。知道了如何找到“非叶结点”,找出“最后一个非叶结点”的方法显而易见,最后一个叶结点(数组的末尾)的父结点就是“最后一个非叶结点”。

    shift-down和shift-up

    通过之前的章节,不难看出,堆操作的核心是两个步骤:shift-down和shift-up,更进一步,这两个操作都是递归的。

    shift-down
        /**
         * shift down current node.
         * If child is null, stop
         * If child is not null,
         *  if node.val < max(child.val), shift down.
         *  else stop
         */
        private static void shiftDown2(int curIndex){
            int childIndexLeft = curIndex * 2 + 1;
            int childIndexRight = curIndex * 2 + 2;
    
            if(childIndexLeft > curEnd){
                return;
            }else{
                int indexToBeCompared = childIndexLeft;
                if(childIndexRight <= curEnd && heapArray[childIndexLeft].val < heapArray[childIndexRight].val){
                    indexToBeCompared = childIndexRight;
                }
    
                if(heapArray[curIndex].val < heapArray[indexToBeCompared].val){
                    swapNode(curIndex, indexToBeCompared);
                    shiftDown2(indexToBeCompared);
                }
            }
        }
    
    shift-up
        /**
         * shift up current node.
         * If parent is null, stop
         * If parent is not null,
         *  if node.val > parent.val, shift up.
         *  else stop
         */
        private static void shiftUp(int curIndex){
            int parentIndex = (curIndex-1)/2;
            if(parentIndex < 0){
                return;
            }else{
                if(heapArray[curIndex].val > heapArray[parentIndex].val){
                    swapNode(curIndex, parentIndex);
                    shiftUp(parentIndex);
                }else{
                    return;
                }
            }
        }
    

    用途

    不仅在面试中,堆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被使用。堆经常会被作为优先队列来使用,常见于例如任务调度,数组合并等场景。

    Java实现

    在java中,优先队列实现了堆的数据结构【1】。我之前的一篇文章Java 优先队列 (PriorityQueue)对优先队列进行了简单介绍,可以参考。
    【1】https://docs.oracle.com/en/java/javase/11/docs/api/java.base/java/util/PriorityQueue.html

    其他参考文章:
    【2】最大堆(创建、删除、插入和堆排序)
    【3】数据结构:堆(Heap)
    【4】关于堆结构的详解
    【5】构建堆的时间复杂度
    【6】最大堆的插入/删除/调整/排序操作(图解+程序)(JAVA)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数据结构-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cp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