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历史的缝隙(23)欧阳修两次“桃色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下)

历史的缝隙(23)欧阳修两次“桃色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下)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3-10-18 15:59 被阅读0次

历史的缝隙(23)欧阳修两次“桃色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下)

《醉蓬莱》词与“帷薄不修案”背后可以看见硝烟的政争

读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的历史,笔者看见了销烟,闻到了“火药味”,有一种恐惧的感觉。这种“火药味”不是来自于“小人”与“君子”之间的斗争,而是来自两派看起来都是“正人君子”的冲突。而欧阳修不幸又一次被暗箭中伤,这次,他被指与儿媳有染。

1.

          来看一首词:

           醉蓬莱

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红药栏边,恼不教伊过。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么?强整罗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

更问假如,带还成后,乱了云鬓,被娘猜破。我且归家,你尔今休呵。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啰。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

          很显然,这是一首艳词,写的是一个已婚妇女与人偷情的事,谈不上艺术性,内容甚至有些猥琐。正因为如此,有些人不承认这是欧阳修写的词。甚至有人还编排了一个故事,说是当年有一个叫刘煇的举人因为被欧阳修裁抑而落第,因此怀恨在心,特意写了这首词托名欧阳修,以此来作为欧阳修“帷薄不修”的证据。  

      那么,这首词真的不是欧阳修写的吗?不尽然。宋词专家夏承焘曾经说过,北宋士大夫如范仲淹、司马光都写过很多艳词,我们不必为欧阳修避讳。事实上,纵观欧阳修整个词集,像这样的艳词有很多,这是因为词主要是用于宴饮、游乐场所,供人传唱娱乐而已,作为文人雅士,偶尔讲点“荤段子”也在所难免。读这些词,我们自可一笑而过,不必认为确有其事。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为尊者讳了。

         另外,说是刘煇为了报复欧阳修而做此词嫁祸于欧阳修,也没有真凭实据。相反,刘煇在事隔二年多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时考中了状元,他完全吸取了第一次科举考试时人教训,改变了“太学体”的写法,因而受到欧阳修的推崇。而后来刘煇作官后为祖母守制,买田数百亩以济族人,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卑鄙到如此程度?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刘状元东归集》中就已经提出了疑问。所以,我们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不可以把这个黑锅甩给刘煇。

              2.

       承认是欧阳修写的又有何仿?但是,问题是“性急不避众怨”的欧阳修得罪了很多人,他的政敌对他攻击不已。而不幸的是,他写的这首情意暧昧的词,终于又一次被人利用。更可怕的是,这次他被指责与自己的儿媳吴春燕有染,而作此证的竟然是欧阳修的叔伯“小舅子”薛宗孺。

      原来,薛宗孺是欧阳修夫人的叔伯兄弟,曾经因为举人不当被审查。后来,遇到皇帝特赦,按照规定薛宗孺可以得到赦免。可是,时任参知政事的欧阳修也不知是怎么想的,他上书说,千万不要因为我是参知政事,是薛宗孺的亲戚就赦免他。因为欧阳修的坚持,薛宗孺不得不等待下一次的赦令,不仅吃苦受罪,还耽误了前程,他因此怀恨在心,便造谣说欧阳修与儿媳妇吴春燕关系暧昧。

     薛宗儒的“大义灭亲”被一个姓彭的言官知道了,他又把这事告诉给了蒋之奇。蒋之奇应该是一个十足的小人。当初,宋英宗想尊崇他的生父,欧阳修提出“濮议”,主张英宗尊称他的生父为“皇”,蒋之奇很赞同这个观点。欧阳修因而推荐他当了官。可是,后来,欧阳修与范纯仁等形成了两派,范等极力反对欧阳修的观点,给英宗千万了很大的压力。蒋之奇也成了众矢之的,于是,他见风使舵,想改变众臣对他的看法,就想投奔范纯仁的阵营。薛宗孺指控欧阳修“帷薄不修”,这事传到蒋之奇那里,他立即像是抓住了奇货一般,整理材料向宋英宗反映欧阳修的事。

         3.

       宋仁宗无子,于是他哥哥的儿子赵署过继为子,是为宋英宗。宋英宗当了皇上,自然要对自己的生父有所尊崇,那么,到底应不应该给自己的亲生父亲叫“父皇”呢?欧阳修认为,可以称父皇。他的观点得到了宰相韩琦的支持。但是,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人坚持只能称其生父为“皇伯”。他们连上十封奏书,称欧阳修是奸臣、首恶,韩琦是帮凶,他们与欧阳修势不两立,非要皇上治罪欧阳修、韩琦不可。

         韩琦曾痛苦地说:“我与范仲情同兄弟,视范纯仁为子侄,他怎么可以这样苦苦相逼!”

         虽然,宋英宗最终还是丢车保帅,把范纯仁、吕海、吕大访等人贬职外放。但是,宋英宗心里也是矛盾的。就在范纯仁等被贬不久,英宗对大臣说:“我是被欧阳修误导的,并不是我自己的意思。”可见,宋英宗对欧阳修的“濮议”并不认可。他甚至同意了范纯仁等人的观点,认为欧阳修等人类似尧时的“四凶”。显然是把欧阳修当成奸臣对待了。

         欧阳修心中明白,虽然英宗把范纯仁等人贬了,但是,朝野上下舆论并不在自己一方,而皇上也不是完全支持自己,所以他提出了三次辞呈,请求补外。就在这当口,蒋之奇以捕风捉影的方式,把欧阳修告了,着实恶心了欧阳修不说,也确实给宋英宗平息众怒找到了一个借口。

         尽管,他明知这是不实之告,而且经过调查也确实证明这是子虚乌有的诬告,但是,欧阳修还是被罢免了参知政事,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贬知毫州。

        读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的历史,笔者看见了销烟,闻到了“火药味”。这种“火药味”不是来自于“小人”与“君子”之间的斗争,而是来自两派看起来都是“正人君子”的冲突。而欧阳修不幸又一次被暗箭中伤,这次,他被指与儿媳有染。这两派一派以欧阳修、韩琦、曾公亮、赵概为代表,一派以范纯仁、吕诲、吕大防、司马光为代表。

相关文章

  • 历史背后的真相

    《资治通鉴·卷十三·汉纪五·高后八年》中记载所谓“诸吕之乱”时出现了俩处关于吕家人“欲为乱”的纪录。第一句是在高后...

  • 把整个世界联系起来 3.6

    “历史事件的真相,不仅仅在事件的本身,也在事件前后左右的关联当中。前后,是指时间的前后,为了了解历史的真相,我们需...

  • 觉察事件背后的真相

    6-19觉察分享: 从5月20日跟妈妈大吵一架后,到现在一个月了妈妈的气还没有消,我打好几次电话回去她都不接,曾经...

  • 历史背后潜藏的真相

    最近正在阅读黄仁宇先生所著《万历十五年》,感触颇多,过去几天一口气写了五篇关于明朝历史的文章。 《一件黑心棉引起的...

  • 牟宗三《历史哲学》阅读笔记(1)

    历史的根子在哪里? 研究历史,总想找到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那历史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呢? 有人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 表象之下的真相,才是人性和世界的真实

    自从写作以后,接触了更多的文章,也思考了更多的事实。特别是历史上的一些我们熟知的事件,背后居然有着别样的真相,这让...

  • 赎罪

    时间可以让历史变味,可真相才是历史的本质。事实掩盖不了真相。纸包不住火。 那抹灰的背后,是每个人都恐惧的狰狞面目。...

  • 2022-05-01

    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真相虽然只有一个,然而每个人都能看到与众不同的历史。历史的缝隙中滴着纷纷血泪,光鲜外...

  • 佛陀杀人事件背后的真相

    《大般涅槃经》这部经典里边讲到的一起佛陀杀人事件。佛陀先是提出了一个很感人的命题,说菩萨在修行“四无量”的时候,会...

  • 红黄蓝事件.真相背后的思考

    前两天在微博已经刷疯了的红黄蓝事件,在今天我再次打开微博时,上面的负面新闻已经被删掉好多了,并且还官方的发表了情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的缝隙(23)欧阳修两次“桃色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dc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