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里,接手的每个班里都会有至少一个这样的孩子。他们上课时小动作不断,拉凳子,拍桌子,吃东西,不断的起身接水,大声说话,捏空瓶子,玩魔方,打扑克,敲棋子儿,故意接老师话,和老师吵架……不弄出点动静不肯罢休。当老师看过去的时候,不但不收敛,反而更起劲了。
今年班上有一个男生。黑黑瘦瘦,据班主任说他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在家里被爷爷奶奶娇惯的不行。
人很聪明,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相当好。就是不爱学习。刚教他们时,每次不背诵知识点,拉出来好言好语劝劝,夸一夸,也能很快完成任务。可是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每次要他学习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规劝,当一放松下来,就又是老样子。班里还有那么多主动学习,需要提点辅导的孩子,这些学生才更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在他身上长时间看不见成效,也懒得再花精力在他身上了。现在是每一科都跟不上进度了。
据班里学生说,他身上很多毛病,长年药不离口。上课捣乱了你刚想说两句,就掏出一把药,慢条斯理的吃起来。这半年来,除了低血糖,也没见有什么问题。天天不吃饭,能不低血糖吗!对他说话就像一根针扔进大海,起不到一丝丝波澜。嘱咐常和他玩的几个人看着他多吃点饭,也没见有什么用。
上晚自习就从来没有不迟到过,每次借口都是上厕所。不想上课了就借口低血糖头晕要出去打电话,可是一下课就跑的比谁都快。最近上课时为了能出去溜达一会儿,几乎每节课都要把自己弄吐。还喜欢打报告,老师,某某某吃东西,说话了诸如此类。
翻看过他妈妈的朋友圈,经常是去哪里吃美食了,去哪里玩耍了,心情好或不好了,没有一条和孩子有关的信息。班级群里孩子有什么问题被@,也是不了了之,得不到回应。
一直以为这样的人寻求关注,是因为在家里得不到关心。可是或许恰恰相反,很多孩子在家里习惯了做焦点,在学校淹没在众人里,找不到自身的价值了,无法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中走出来,就需要费尽心机去取得“应有的”地位。
这种在家被爷爷奶奶宠坏又长期受到父母忽视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呢?
每次想起老师教的要用爱去感化、教育孩子,就觉得这个标准,我可能永远也达不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