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
《成年后对生活的态度是如何与童年息息相关的》所有神话故事都是人类

《成年后对生活的态度是如何与童年息息相关的》所有神话故事都是人类

作者: 健康管理师吕文彬 | 来源:发表于2021-08-24 21:13 被阅读0次

    所有神话故事都是人类渴望幸福生活这一事实的见证。

    游戏不应被看作是父母或教育者们偶然想出的主意,而应是教育的辅助手段,用于培养儿童的生活技能,并为其心理发展提供刺激。所有的游戏都是为未来而做的准备。

    我们了解了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就能更容易对他做出评价、得出结论。——阿德勒

    《成年后对生活的态度是如何与童年息息相关的》

    个体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可以被看作为实现目标所做的准备。在之前已经描述过的内心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为将来目标的实现个体需要时刻做好准备。在将来,个体的所有愿望似乎也都能得到实现。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经验,我们也都必须经历这一过程。所有涉及理想生活情形的神话、传说和英雄传奇都与此有关。人们关于天堂确实存在的坚定信念及对之更深层次的思考(人类对所有困难都将颐利解决的原退),都可以在宗教中找到。灵魂不灭的信条或灵魂的轮回转世,都是灵魂能够涅墼升华这一信仰的证据。所有神话故事都是人类渴望幸福生活这一事实的见证。

    (一)游戏

    在儿童的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清楚地显示了幼儿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过程,这就是游戏。游戏不应被看作是父母或教育者们偶然想出的主意,而应是教育的辅助手段,用于培养儿童的生活技能,并为其心理发展提供刺激。所有的游戏都是为未来而做的准备。儿童对待游戏的态度、他做出的选择、他对游戏的重视程度,都反映了他对环境的态度、与之的关系,及他与伙伴交往的方式。他是敌对还是友好,特别是他是否有控制欲,都可以从他的游戏中看到。在观察正在做游戏的儿童时,我们能够发现他对待生活的整体态度。儿童的游戏可以被看作对未来生活的准备,这一发现归功于教育学教授格罗斯,同时他还在动物的玩要中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但是,对于游戏的本质,“准备”这一概念并不能包含我们所有的观点。最重要的是,游戏是一种社会练习,它能使儿童满足并实现其社会感,不愿游戏和玩要的儿童总令人怀疑他们的适应能力,这些儿童很高兴可以远离所有的游戏,如果将他们强拉上运动场,结果通常会使其他儿童扫兴、骄傲、自卑、及对角色扮演的担忧都是儿童不喜欢游戏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通过观察游戏中的儿童,我们能非常清楚地了解到他们的社会感发展得如何企图超越他人,在游戏中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它显示出儿童想当指挥者和统治者的愿望。观察儿童如何占据统治地位及对他扮演主要角色的游戏的喜爱程度,我们就能发现儿童的这种倾向,所有的游戏几乎都至少含有下列因素中的一个:为生活做准备、社会感、控制欲。

    然而,还有另一个因素需要我们考察,那就是儿童在游戏中表现自我的可能性。在游戏中,儿童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位置,他们的表现也受他们与其他儿童的关系的影响。有一些游戏特别注重这种创造性倾向的培养。在为未来职业做准备方面,那些可以让儿童的创造能力得到锻炼的游戏显得非常重要。在许多人的成长经历中都可以发现,那些在儿时给洋娃娃做衣服的人,长大后也可以给成人做衣服。

    游戏与灵魂密不可分,它可以说是一种职业,我们也必须将它看作是一种职业。因此,在儿童玩游戏时打扰他们,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游戏也不仅仅是一种消遣的方式,在为将来做准备这一目标上,每个儿童多少都有点儿像成人。因此,我们了解了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就能更容易对他做出评价、得出结论。

    (二)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

    l注意力集中是心理活动的特征之一,而心理活动是人的所有活动中最重要的。当我们用感官去探索我们身体内部或外部的某一特别事件时,就会有种特殊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并不延伸至全身,而是仅限于某个感官,比如眼睛。我们感到正在做着某种准备。以眼晴为例,视轴的定向就给我们以这种特殊的紧张感注意力集中引发神经的某一部分或运动肌的某一部分产生紧张感,同时其他部分的紧张感就会被排除在外。因此,一旦我们想要专注于某一事情时,就会希望排除掉其他一切干扰。就心理活动而言,注意力集中意味着一种态度,即乐意在自身和特定事件之间构架一座特殊的桥梁;或意味着准备进攻,这种进攻是必需的,它要求我们的所有功能都调动起来并指向一个特别的目标。

    除了病人和意志薄弱者之外,每个人都有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但是,精神不集中的人也到处可见。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疲劳和疾病是影响注意力集中的因素。其次,应专注的对象与个体的行为模式不相适宜,他们不想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些人的注意力欠缺的原因。而当二者相适宜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很快集中起来。注意力不集中的另一原因是对注意目标具有敌对的态度。儿童很容易陷人敌对抗拒之中,对于提供给他们的每一种事物,都回答以“不”。因而十分有必要将这种敌对转变为不带偏见的客观态度。教育者和教育机构的职责,就是将儿童必须学习的东西与他们联系起来,使之与他们的行为模式相协调,并贴近他们的生活方式。

    有的人能看见、听见和感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变化,有的人却只用眼或耳朵去探索生活,而有的人则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注意不到,对眼前的一切毫无兴趣。我们可能会发现某个人面对最能调动其兴趣的环境时,仍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他较为敏感的感受器没有接收到刺激的原因。

    使注意力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真正深深植根于生活的兴趣。兴趣所处的精神层面远深于注意力。如果我们有了兴趣,那么集中注意力将是不言而喻的。只要有兴趣,教育者就无须担心注意力的问题。兴趣成了为完成目标而掌握某一领域知识的万能钥匙。在每个人的发展过程中都曾犯过错误,因此一旦某种错误态度固定下来,注意力便同样会受到牵连,从而使注意力指向那些对生活并不重要的事情。当兴趣指向自己的身体或权力时,只要关涉到这些有待获得的东西或只要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他就会变得专注,精神集中起来。只要新兴趣还没有取代对权力的兴趣,那么注意力就永远不会转移到外部事物上。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儿童被质疑或被忽视时,他们会立刻精神集中起来。与之相反,当他们对某事不感兴趣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变得分散。

    没有兴趣也就意味着他想脱离这一情境,虽然他被要求专注其中。因此,说某人不能专心致志是错误的。我们很容易证明他具有专心致志的能力,只是专注于其他事情上罢了。所谓缺乏意志力、缺乏活力与无法专心致志是很相似的。在这些病例中,我们常常发现其倔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活力可以在其他地方表现出来。对应的治疗并不简单,只有改变个体所有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成功。遇到这样的病例时我们相信,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因为他的目标不在于此。注意力分散在人们的性格中是很常见的,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人。当被要求去做他们不喜欢做的工作时,他们要么消极怠工,要么完全回避,结果他们总是增加别人的负担。经常性的注意力不集中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特征,当他们被迫做无兴趣却不得不做的事情时,这一特征就会凸显出来。

    (三)过失犯罪与健忘

    我们通常所说的过失犯罪(criminal negligence)指的是由于疏忽而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从而导致个体的安全或健康受到威胁的情形。过失犯哪是注意力不集中的一种现象,是因为对自己的同伴缺乏关注的兴趣。通过观察游戏中的儿童所犯的过失,我们就能判断儿童是只考虑自己,还是会兼顾到他人的权力。这是衡量一个人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感的明确标准。社会感发展不足的个体,即使在惩罚的威胁下,也难以对伙伴产生兴趣;而一旦社会意识得到充分发展,这种兴趣也就必然随之产生因此,过失犯罪意味着社会感发展不足,但我们不能过于草率地得出结论,而不调查个体为什么对其伙伴不感兴趣。

    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也就会有健忘的产生,比如不小心丢失了贵重物品。虽然有时是因为较为紧张,或不愉快的心情而丧失兴趣,但这些都可能会造成记忆的丧失或减退。比如我们总是轻易认为,儿童之所以丢了课本,是因为他们还未适应学校的环境;家庭主妇经常弄丢钥匙或将钥匙放错位置,是因为对家务事不熟练。健忘的人通常不愿意公开表现出对工作或任务的反感,而是用健忘来暗示自己。

    (四)无意识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从未认识到自己心理活动具有何种意义。注意力集中的人也很难解释为什么人们能够毫不费力地看清事物的全貌。某些心理功能是无法被人们意识到的;尽管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增强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但大部分的刺激物并未被人们意识到,而是处于无意识之中。广而言之,这是心理活动的一个方面,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无意识行为发现他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存在于意识之中,只是无意识的一个影像、一张底片。一个虚荣的女人往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虚荣心(虽然她在不少地方表现出了这种虚荣),因为在很多时候她的行为很容易让人觉得她是个朴素的人。事实上应该让她认识到自己的虚荣心,只有这样她才不会再虚荣下去。但一切都只是徒劳的,因为她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无关紧要的、不相干的事情上去,而拒绝认识到自己的虚荣,并借此获得安全感。这个过程是无法在明面上开展的。如果你想和一个虚荣的人谈论他的虚荣,你就会发现很难将话题进行下去。他可能会避而不谈,或言辞闪烁,以免使自己难堪。而这反而更加肯定了我们的判断。他想耍些小把戏,而一旦有人试图拆穿时,他合马上采取防御措施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对自己的无意识了解高于平均水准的人和低于平均水准的人,这是根据意识范围来区分的,在许多病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后一类人只关注小范围内的活动,而前者的注意范围较为广眨,对各种人、事物、事件和观念都有着浓厚的兴都,那些感觉自己被逼人绝境的人自然只满足于了解生活的一小部分,因为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与那就遵守游戏规期的人不同,他们无法找到问题所在,也不能即解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因为他们对于生活的兴趣有限,所以他们只能感知到生活中无关紧要的部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害怕广阔的视野会使他们失去权力就个体的生活事件而言,我们常发现某一个体由于低估自己的价值面对自己的能力一无所知。同时,他对自己的缺点知之甚少。可能他觉得自已是个好人,而事实上他所做的一切都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反之亦然,可能他觉得自己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而实际上却是个好人,实际上,你如何看待自己,或别人如何看待你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于人类社会的态度,因为这决定着个体的所有愿望、兴趣和活动。

    我们下面将要讨论的是这样两类人。第一类人过着一种更有意识的生活,他们力图客观地对待生活的种种问题,不会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现象:第二类人则对生活抱有偏见,只看到生活的一方面,语言和行为总是受到某种无意识的方式支配。两个第二类的人是很难共处的,因为他们总是相互对立,因而相处起来就存在重重困难。这种反映是很正常的,如果他们不互相对立反而是很稀奇的事,他们都对对方一无所知并且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他们不断导找证据,声称自己是捍卫和平与和睦的战士。然而事实与此相去甚远。实际上,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带有偏见,都在尝试从侧面攻击对方。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人一生都沉浸在敌对和好战的想法中。

    在人类自身中有某种力量,虽然无法意识到,但却一直在发挥作用。这些力量隐藏在无意识中,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有时甚至造成令人痛苦的后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其小说《白痴》(The idiot)中对这种病例进行了描述,其精彩程度令后世的心理学家都惊叹不已。在一次社交聚会上,一位贵妇人用嘲弄的口吻警告公爵(小说的男主人公),他身旁的那个花瓶价值连城,要小心不要碰倒了。公爵向她保证会小心在意的,但几分钟以后,花瓶倒在地上摔得粉碎。在场的人都认为这是公爵故意做的,因为这很符合公爵的性格,他认为那贵妇人的话侮辱了他在对一个人做出评判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他有意识的行为表现还要注意到个体思想和行为中一些未被意识到的小细节,这将为我们提供揭示其本质的线索。

    诸如咬指甲、挖鼻孔等令人不悦的动作,有这些坏习惯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向人们表明他们是很顽固的人,他们也不了解他们形成这些不良癖好的原因。不过,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认知,他们一定经常因坏习惯受到他人的批评,而直至今日他们的坏习惯仍然没有得到纠正,那我们就可以认定他是个顽固不化的人。通过观察这类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反映出人的整体素质的细节、小事,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对于任何人的整体认识。

    下面的两个病例可以很好地证明,无意识事件曾保存在无意识中,后来可能出现在意识层面。人的心理功能统管意识活动,在某些心理活动中将必要的东西维持在意识层面。反之亦然,将某些暂时无用但对个体维护其行为模式十分重要的东西保存在无意识中,将之变为无意识的一部分。

    第一个病例的主角是一个年轻人。他是家里的老大,有一个妹妹。在他10岁时,他的母亲去世了。他的父亲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善良有礼。母亲去世后,父亲负责教育他们。他对儿子的期望很高,想让儿子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为此用心颇多,不断督促鞭策儿子为远大的目标努力奋斗。儿子听从父亲的鞭策,努力学习并成了班上的尖子生,同时在思想品德和自然科学方面也一直名列前茅,这使他的父亲很满意,从一开始他就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渐渐地,这个年轻人形成了一些他父亲不喜欢的性格,而这让他的父亲感到非常担忧,极力想让儿子改掉这些毛病。同时,随着妹妹一天天长大,他们之间的竟争也越来越激烈。妹妹的成长经历一直很顺利,只是在与哥部的竞争中,总是靠向父亲展示自己的弱小来获得父亲的关爱,因此她经常道过做一些打击、贬低哥哥的事情来获得父亲的赞赏。比如她很善于做家务,在这方面她哥哥很难与她竟争。作为一个男孩,无论这个男孩在其他领域里多么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得到他人的赞赏,但在家务事上他却是十分生疏的。除着儿子青春期的到来,他父亲很快注意到了儿子不正常的社交活动。现实的们况是:他没有社交活动,他对所有人都抱有敌意,并且逃避、害怕与女孩子按触。刚开始,父亲觉得这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随着儿子社交恐惧程度越来越深,他发现儿子连家门都不愿出,连散步都感觉害怕,只能在傍晚天色较暗时出门。虽然他在学校的表现和对他父亲的态度仍如以前一样都很好,但实际上他已经开始深居简出,甚至开始不再和原来的朋友来往。

    当情况十分严重,他已经闭门不出的时候,他父亲带他来看医生。经过几次诊断,医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觉得自己很丑,因为他的耳朵太小了,而事实并非如此。医生尝试纠正他的错误想法,因为他的耳朵与其他男孩的耳朵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时还提醒他,这仅仅是他害怕与人接解的借口。当医生如此说时,他又说自己的牙齿和头发长得不好看、而事实同样并非如此。

    从他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发现,他是个很有雄心的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雄心壮志,但他知道这样的性格是他父亲培养出来的。他也明白父亲为了使他成功,不断对他进行鞭策和鼓励,促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拥有自己的事业。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是他的未来目标。这一目标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如果他没有出现对社会、对他人的恐惧和逃避。为什么他会用如此幼稚的借口作为理由呢?如果这些借口属实,那他确实有理由如此,因为在当今社会面容丑陋的人确实会遇到很多困难。

    进一步了解就会发现,这个年轻人的远大抱负有一个特别的标准。之前他一直是班上的第一,也希望一直保持这种优势地位。为此他觉得自己必须专心致志地努力学习,不仅如此,他还想要免除一切与他的目标无关的事情。也许他会这样说:“既然我的目标是名扬四海,投身于科学事业,那其他一切的社会交往都是多余的,都与我无关。"

    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也没有这样说。而仅仅是以自己长得丑为借口来达到他免除一切社交活动的目的。原来无关紧要的事现在在他看来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为他实际上想要做的事找到了理由。他现在所需要的就是自欺欺人的勇气,通过夸大他的丑陋,去完成他的目的。如果他只是说想像原始人那样过离群索居、潜心修炼的生活,以实现他出人头地的远大目标,那么别人很容易就会知道他之所以那样做的原因。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下定决心,潜意识里想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但事实上他并没有觉察到这个目标对自己的重要性,因此也就没有意识到之所以这样做的直实原因在他的意识中从未想过孤注一掷,放弃生活中的一切,去实现这一目标。即使他下意识地想到了这一点,他也不敢公然决定放弃-切只为了自己在科学领域获得成功,占有一席之地,因为他没有把握可以稳操胜券,因此以自己长得丑为借口从而避免与人交往,这看起来要好很多。除了以上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些公然声明自己想要放弃一切社交活动以达到自己出人头地目的的人,都会得到其他同伴的嘲讽。在大家看来这个想法是十分可怕的,应该想都不要想。有一些想法是不能公开的,这既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正因为如此,这个年轻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只专心于学习这一念头也只能保留在他的无意识中。如果我们现在鲁莽途告诉这个年轻人他的主要动机是什么,他之所以不敢正视自己内心中某此相法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因为害怕自己的行为模式受到破坏,那他的心理机制一定会查到扰乱。因为他曾花费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相要阳没的事现在终于发生了!深藏在他无意识中的想法一下子法晰起来!那些之前他不敢想,不敢有的想法、念头,一旦出现就会搅乱其整个行为模式,使其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里存在着一个普遍规律。人们都会坚信那些证明他的态度是正确的思想,而排斥那些阻碍他按既定方式行事的观念。人们只会接受那些对自己有益的或有价值的东西,只要于我们有益,那就会存放在意识中:只要会干扰我们的心态平衡状态,那就被放入无意识中。

    第二个病例的主角是一个很能干的男生。他父亲是位教师,他经常激励儿子要在班上力争名列前茅。在这位患者的早年生活中,他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他的交际圈中,他是最成功也是最有魅力的,拥有几个至交好友。

    但在他18岁那年,这些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他对生活失去了乐趣,心情变得压抑沮丧,神志恍惚,不愿与他人接触,畏惧社交活动。每次结交一个新朋友,没过多久友谊就会破裂;人们都觉得有什么东西在阻碍着他的活动。不过他的父亲并不认为这是坏事,他觉得这种闭门索居的生活能够使月子更专注地学习。

    在治疗期间,这男孩对父亲有很多抱怨,觉得父亲抢走了他生活中的所有乐趣,使他没有勇气继续生活,他现在一无所有,只能苦守着自己的悲衰了却一生。他的学习进度也慢了下来,考试成绩开始不及格。他说这一切开始于一次社交聚会,在那次聚会上由于他不熟悉现代文学,而遭到朋友们的取笑。这样的经历有很多,使他害怕参加聚会,也开始了与外界的隔离,他确信他父亲应为他的不幸遭遇埋单,而父亲并不这样认为,因此他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僵。

    这两个病例在很多方面类似。在第一个病例中,患者因与其妹妹的竞争失利而受挫:在第二个病例中,则是因为对父亲教育方式的不满。两个病人都有一些所谓的“英雄主义”,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如此的完美,能力卓越,以致意视了生活中的一切。当他们遭受失败、受挫时,他们变得心厌意冷,甚至彻底放弃去争取、奋斗。但是,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个患者绝不会说:“既然我不能继续如英雄般生活,那我就彻底放弃吧,我会在痛苦中度过余生!"

    不可否认,他父亲的观点及采取的方式是错误的、不恰当的。但我们应该注意得到,男孩只看见他父亲的错误,不断地抱怨父亲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因为他在为自己远离生活找借口,好像是在告诉人们因为父亲的错误教育方式,他不得不与社会隔绝,因为他别无他途了,这样一来,他便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自己并不应该受挫,之所以会如此全都是他父亲造成的,父亲应该为他的不幸负责。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保有一点自尊,他才能这样安慰自己:"我有过一个辉煌的过去,本来也可以有一个同样光明的未来,只因为父亲错误的教育阻碍了我继续前进的道路,不能再大展雄风获得更大的成就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他无意识中保留着这样一种想法:“既然我现在已经失败,已很难再做到名列前茅,那我就应该放弃,不需要再拼搏了。”但这种想法是难以令人相信的,也没有人会说这样的话,不过他的行为清楚地表明他确实是这样相的。这需要经过内心的多次辩论才可以表现出来,他不停地指责父亲错误的教育方式,最终做出决定:他要避开社金、避开生活中一切!不过如果这样的想法上升到意识层面的话,那一定会搅乱他的行为模式,因此,它必须存留于无意识中。因为他有着辉煌的过去,那么又有谁可以说他是一个无能的人?这样即使他没能再取得辉煌的成就,也没有人来责怪他!只会怪他的父亲没有好好教育他,责任在他的父亲身上。在这个案例中,他担当着三个角色:被告、索赔人及法官。他不会放弃这如此有利的角色,因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只要他愿意拿出自己的撒手铜,他的父亲就一定会受到责备,面不是他自己。

    (五)梦

    人们一直认为,从一个人的梦中可以看出他的人格。与康德同时代的学者利奇坦伯格曾经说过:“梦比言谈举止更能透露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本质。”不过这有些言过其实,我们认为,必须以最谨慎、认真的态度来做研究,对于心理活动的任何现象,要结合其他现象来进行分析。因此,对于梦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的观点,我们还需要寻找证据加以证明和补充,才能对梦做出正确的解释。

    史前,人们就开始对梦的意义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各个时代的文化发展史,特别是对其中的神话和英雄传奇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古时的人们比我们更重视梦的意义,那时的人们也比我们现在对梦有更多的了解,对于这一点的证明,只需回忆一下西塞罗所写的那本关于梦的书及《圣经》(The Bible)中所讲述的诸多梦境,我们就会知道梦在古希腊人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圣经》中的梦,要么得到了聪明的解释,要么就是平铺直叙地缓缓道来,似乎不解自明,让人们自己去正确解释并理解它们。例如约瑟夫(Joseph)梦见麦捆,并将他所做的梦告诉他的兄弟们,就属于这种情况。除此之外,在起源于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文化中的尼伯龙根(Niblungen)英雄传奇中,梦被作为一种证据.

    如果仅仅将梦看作是了解、分析心理活动的手段,那么我们将和那些认为梦反映了未知的神秘世界或具有超能的人一样,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只有在我们的观点经过现实的检验后,才能肯定我们有关梦的理论是正确的。

    直至今日,人们仍相信梦具有预示未来的能力。有些唯心论者甚至认为梦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有一个病人就是这样的,他放弃体面的工作,进入股票交易所进行投机。他依据自己的梦进行投机,并坚信只要按照梦的指示做,他就会成功确实,这正符合人们的常识:目有所思,夜有所梦,而他把梦当成了预示。这样,梦成了他的良师益友,并让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成功都是因为梦的预示作用。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却告诉我们,他再也不相信梦了,因为他的钱儿乎赔了个精光。输赢对于股票市场的投机商人来说是常有的事情,即使没有梦的预示,人们也会时输时赢,这并不能看出梦有什么特殊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情特别在意、感兴趣,那么在睡梦中他也会想着它。有的人心事很重,会反复地思考他们的问题,不能安睡;又有些人会在睡梦中绞尽脑汁地安排着自己的未来。

    其实,梦只是在睡眠状态下占据我们意识活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连接着过去与将来。当了解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及认知“现在”与"未来”之间关系的方式后,我们就能明白在他的梦中过去与未来之间是如何建立联系的,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换句话说,梦都是以个体的生活态度为基础的。

    下面是一个年轻女士所做的梦:在她的梦中她丈夫忘了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她很生气,责备了他。这个梦可能有很多种意义,但是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立刻知道他们的婚姻出现问题了,妻子认为自己没有受到丈夫的重视。不过事情并非如此,这位女士解释说,她也会忘记结婚纪念日,不过可以想起来,但丈夫只有在她提醒后才想起来。她觉得自己做得更好,是“更好的一半”。进一步地沟通后我们发现,她丈夫总是能记起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因此,这个梦更多地反映了她对未来的焦虑:害怕这样的事会发生。我们还发现,她太过于吹毛求疵,喜欢责备他人、无事生非,很敏感,经常为了可能会发生的事责备丈夫。如果我们没有进行调查就对这个梦进行解释,我们的解释会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当被问到她有关儿童时期的记忆时,她给我们讲述了一件令她至今难忘的事情。在她3岁的时候,她婶婶送给她一把精雕细琢的木质汤勺,她很喜欢它,也为拥有这样一把勺子面骄傲,但有一次在摆弄这把汤勺时,不小心把它掉到小溪里冲走了。她很难过,为此伤心了好几天。因为她过于悲伤,街坊邻居都知道了这件事。

    从她的梦中,我们可以假设,她害怕她的婚姻也会从她眼前漂走。如果她丈夫真的不记得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了,她又该怎么办?

    还有一次她梦见丈夫带她爬一座高楼,越往上走楼梯越陡。爬得太高,她突然觉得头晕目眩,恐惧感猛然袭上心头,她晕了过去。在清醒状态下人们也会有类似的经历,特别是在爬得太高感觉害怕时就会有这种头晕目眩的感觉。将第一个梦和第二个梦结合起来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位女士担心自己会掉下去,即遭遇不幸或痛苦。想象一下就可以知道,丈夫对她的关心日益减少或类似的事情使她产生了这种担忧。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她无法再忍受丈夫,那又该怎么办呢?如果他们平静的婚姻生活被搅乱了,又将出现怎样的情形呢?他们可能会一直吵架、斗嘴,可能只有在妻子因过于生气而晕倒时,才能终止争吵。实际上,这样的情况确实发生过。

    这样我们离这个梦的真实含义就又近了一步。这个梦与丈夫的漠不关心有很大关系,梦中她的思想和感情都有所表现,仿佛在对她说:“别爬得太高,那样会摔得很重!”常常想一下歌德在其《婚姻之歌》(Marriage Song)中的描述是很有必要的。一个骑士从乡村返回家园,却发现城堡里空无一人。由于他已经精疲力竭了,倒在床上便睡着了。他梦见从他床下钻出来一些小人儿,他们在举行婚礼,这个梦使他觉得身心舒畅,仿佛在告诉他需要找一个妻子,组建自己的家庭了。梦中发生在小矮人儿身上的事情,后来在他身上实现了,他找到了自己的妻子并与之举办了婚礼。

    在这个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已经为人所熟知的东西。首先,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找到诗人对婚姻的向往:其次,我们还可以更深一层地看出这个骑士内心深切期盼的东西和他对生活现状的态度--他渴求婚姻。在梦中他仔细思考着婚姻这个问题,第二天,他就做出了尽快结婚的决定。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个28岁男人所做的梦这个梦的运动轨迹是一直往下滑的,像温度表中的水银一样,清楚地向我们展示出其成长经历中的心理变化。我们很容易看出他对获得权力和控制权且有很深的自卑感。他说:

    “在梦中我和一大群人去郊游,由于我们所要乘坐的那条船太小了,所以必须在一个铁路小站过夜,等待换乘交通工具。夜里,忽然有消息说我们的船在下沉。所有人都被叫去压水泵排水,好阻止船下沉。我想起行李中有一些值钱的东西,就冲上了船。所有人都已经放弃并离开了船时,我才从窗口捞出了我的背包。我发现了一把我非常喜欢的刀,那把刀的价值仅次于我背包中的铅笔刀,我把刀放进背包。船沉得越来越快,这时我和一个熟人一起跳入海中,然后游到岸上。因为码头很高,我们只能继续往前游,前面是一个险峻的悬崖,没有路了,我只好顺着悬崖滚下去。自离开船以后,我就再没有见到我的同伴。我越滚越快,心里害怕极了,担心会摔死。最后,我终于到了山脚,落在一个熟人面前,但实际上我并不认识这个人。他正在和罢工者们一道默默地站着,进行罢工,他待人很和气。他对我似乎有些责怪的意思,仿佛知道在船行将沉没的时候,我推开了自己的伙伴。"你在这儿干什么?’他问我。我想逃离这个四面都是陡壁深谷,但除了壁顶向下垂着的一此绳子外。

    没有其他物体可以凭借。这些绳子太细了,我不敢爬。最后,好像我不耐烦了,跳过了这段似的,不知怎的我就到了顶上,我看见在深谷的边缘,有一条两旁拦着篱笆的路,路上有人来往,他们都友好地和我打着招呼。”"

    通过对早期生活经历的回忆我们了解到,他在5岁前体质较差,经常生病,而且都是重病。因此父母总是很小心地保护他、照料他,不让他与其他孩子来往。而当他想和成人交朋友时,他父母又总告诫他说,小孩子不应该多嘴多舌,碍手碍脚,只能在大人身边乖乖地玩,因为大人有大人的事要做。因此,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与人接触的机会,只能与他的父母交流,而这些机会对个体的社交感成长是极为重要的。这样的结果使他远远地落后于他的同龄儿童,而且也无法赶上。他被伙伴们看作是愚蠢的人,并成为他们的笑柄,他难以找到朋友,对我们来说,这不足为奇。他的自卑感也因此日渐加深,最终达到极限。他的父亲负责教育他,父亲用心良苦,但牌气不好,有些暴躁专制:母亲虽柔弱,但并不善解人意,而且对他有些张扬、跋扈,父母反复强调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很关心,不过教育方式仍是很严厉。因此他更加觉得生活无望。在他童年时期最早的记忆中,有一件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当时他3岁,他母亲说他不听话,因此罚他在一堆豌豆上跪了半小时,但实情是由于他一直害怕一个马夫,所以拒绝帮他妈妈去给那个马夫送信,这个原因他母亲是知道的,他已经告诉了她。他很少挨打,但如果真的要挨打,父亲会用一条编得很密的打狗鞭打,很疼。在每次挨打后,他还必须讲出他挨打的原因,并请求父母宽恕。他父亲说:“孩子应该知道挨打,是做错了些什么事造成的。”有一次,他不知道为什么挨揍,打完以后也说不出原因,又被重打了一顿,一直打到他招出别的一些不良行为为止。

    从他的童年开始,他就对父母存在敌意。他的自卑感也一直很深,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出人头地。他的生活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失败的经历。在他18岁之前,他一直是在学校里被人们取笑的对象。有一次,甚至连他的老师也取笑了他,向全班朗读了他写得一篇很差的作文,边朗读还边奚落他。

    这此事件促使他害怕与人接触,使他想与世隔绝,之后他慢慢地脱离了社会。在与其父母的战斗中,他偶然发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回击方法,那就是拒绝开口,虽然代价高了些。这样一来,他放弃了一个很重要的与外部世界保持联系的手段。由于他不和任何人交流,他慢慢地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狐家寡人。开始时他被所有人误解,也不同任何人讲话,特别是他父母,事情发展到最后变成没有人想同他说话了。他想进人社会圈的所有企图,以及想建立亲密关系的所有企图都失败了,为此他很伤心,也很难过,这就是他28年来的生活经历。由于遍布他心灵深处的自卑情节,使他产生毫无理性的野心和对显赫地位的难以抑制的渴望,这使他的社会感不断扭曲。他的话越少,心理需求越多:不管什么时候,他所梦想的都是如何飞黄腾达,如何取得不可一世的成绩和胜利。

    正因如此,一天晚上他做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那个梦。我们可以从这个梦里清楚地看到维持其心理活动发展的运动和模式。让我们先回忆一下西塞罗曾讲过的一个梦,然后再给出结论。这是文学史上著名的预言性的梦之一。

    有一次诗人西摩尼得斯在街上发现了一具尸体,这具尸体无人认领并且身份不明,他将尸体带回去埋葬了。后来,在他准备出海旅行之前,得到这个已死老人灵魂的警告,说他如果出海,将会随船一起沉没。西摩尼得斯听从劝告没有出海,而其他出海的人全都葬身海底。据说,以后几百年间的所有人都对这个梦及与之有关的沉船事件,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

    要解释这一事件,我们首先就必须记住,在那个年代沉船是经常发生的,因此许多人在出海之前都可能做船只出事的梦。而这个梦之所以在许多梦中显得特别重要,是因为正好有现实的情况与之吻合,也正因如此,这个梦才显得不同寻常,遂广为流传。我们完全可以理解那些喜欢在梦中寻找什么关系的人,都对这类故事特别敏感、喜欢,而我们非常理智的解释是:由于过于在意自己的安全,我们的诗人对那次旅行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做决定的前夕他仍犹疑不定,这个梦只是自己犹豫不决的一个借口。也正因如此,他让一个因得到体面安葬的死人在必要的时候出现表达感激之情,并借机扮演一个预言家的角色。那么,他不随船出海也就不言而喻了。如果船没有沉没,世人也就绝不会听到这个梦或这个故事了。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的大脑无法明白某种经验时,也同时证明了,世界上还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大智慧。只有明白梦境和现实都包含着个体对生活的态度时,我们才能对预言性的梦境做出解释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梦都能轻而易举地解释出来,实际上,能够解释清楚的梦是很少的。很多梦只在记忆中留下片刻痕迹,很快就消失了:而且由于我们不是解梦专家,因此很难知道这个梦背后的深意。但是,要知道,这些梦也是个体的活动和行为模式的象征性和隐喻性的皮唤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己处境的渠道,而这是我们急切想要知道的。我们如果专注于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专注于研究问题的某一特定方向,那么只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动力,就能使我们发现解决的办法。梦强化了某种情感,或提供了解决某一困难所必需的动力。如果做梦者对此一无所知,那么情况并不会有所好转。但只要他能从中找到线索,并设法解决问题,那么这个梦就足够了。正如它将向我们表明做梦者的行为模式一样,梦本身就会为做梦者提供表达自我思想的证据。梦就像一缕烟,标示着火源的方位。经验丰富的樵夫能通过观察烟的特点,辨别出是什么树木在燃烧,就像精神病科医生能够通过对梦进行分析,而了解他人的本性一样。

    总而言之,梦不但反映了做梦者正极力寻找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而且也反映了做梦者的问题是如何形成的。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在梦中社会感和权力需求将更清楚地表现出来,而他们是影响做梦者与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

    (六)才能

    在影响我们判断个体心理活动的因素中,现在只剩下能力这一因素没有谈及了。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评论,我们往往评价不高,因为我们相信人们都会存在认知上的偏差!每个人都会在他人面前修饰自己、展现美好的一面,因此要些复杂的把戏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中得出某些观点,这些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想要正确判断某个人,我们就必须将他的思想和语言包含在考察范围之内。

    我们所谓的才能,即做出判断的特殊能力。它一直都是众多考察、分析和测验的项目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儿童和成人的智力测验,即智能测验。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些测验并未成功。因为学生在接受测验后所得到的结果,老师即使不用测验也能得出,测验看起来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刚开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测验显得有些多余,不过实验心理学家们仍深感骄傲。毋庸置疑,智力测验确实存在争议,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儿童的思维判断能力与一般能力的发展是不规则的,因此许多早期测验成绩不好的儿童,几年以后反而突然表现出超常的才能。还有一个因素必须考虑,那就是身处大城市、特殊社会圈的儿童有着广阔的生活圈,因此他们测验前的准备较为充分,也能更好地完成测验。这些儿童得到的高成绩与那些准备不足的儿童相比是不具有可比性的,他们的起点不在同一条线上。众所周知,在所有8~10岁的儿童中,成长于富裕家庭的儿童,比那些成长于贫穷家庭的孩子要更聪明、思维也更敏捷。这并不能说明富家子弟天资聪颖,只能说明优越的生活环境是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

    之前我们没有过多地论述有关能力的测评,主要是因为测验并没有获得让人满意的成功。在柏林和汉堡所做的测验显示,那些在测验中显示出卓越才能的儿童,在今后的学习中,反而有很大一部分表现得并不理想。这似乎在说明,儿童智力测验的结果与未来的健康发展并不成正相关关系。不过个体心理学的实验给我们提供了指导性的答案,实验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确定个体最终能够发展到何种程度,而是为了寻找那些促进个体发展的积极因素并对其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对儿童的发展加以指导。个体心理学的原则,是将儿童的思维判断能力作为心理功能的一部分,结合整体心理活动及其他心理过程,来研究思维判断能力的发展。

    ———阿德勒心理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年后对生活的态度是如何与童年息息相关的》所有神话故事都是人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hj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