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上刷屏的关于 患有躁郁症的译者金晓宇的报道,央媒也有报道,这个文章,金晓宇生命绽放属于他自己的活力与光彩,是因为 南京大学的教授,金晓宇母亲同昔日南京大学的同学50周年聚会,才让他有了一个与世界相连的通道,在翻译中,他的才华得以释放。
央视网评说的比较客观:
引“人类的悲欢因善良和同理心相通。不需要“天才”的包装,但需要社会的尊重。
科学证明,疾病就是疾病,与天赋无关。换句话说:苦难只是苦难,它不磨灭勤奋。正是得益于几家出版社慧眼如炬,患者金晓宇方能蜕变成译者金晓宇。”引毕
斯以为,央视说得比较扭捏,这里的出版社就是南京大学出版社 ,慧眼识珠,南大教授,雪中送炭,
其他的几家,如果存在,不知道是不是如花添花。
前些天送南大上热搜的是120万校庆,几个大媒体也酸溜溜的。
这次也不见人夸夸南大人 不是需要夸,那些骂南大花120万的,也大概是搞笑的。
有些大学,估计花了钱,有些人连骂的机会都没有,
不像南京大学自己的校庆文宣开支,还要招标公告天下,你这不是找骂? 不骂你骂谁?
这样的逻辑里,自然南京大学就成了莫名其妙的靶子了。
同样的校庆,同样的 “nature”上登广告的,怎不见他们骂呢?
但是,南京大学为自己的学术价值和尊严在全球亮个相,招谁惹谁了?
南京大学的学子,深知这句话“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我们可以嚼着菜根做大事,但是同样的时代潮流下,南大人做事不需要嚼人家丢来的菜根。
然后最好是国际学术科研舞台上不要有南京大学人的影子。
南大人一出来,国内某些个花架子的大学,它们的名次自然得靠边站了。
我们的伟大祖国都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去争取自己的话语权,
何况南京大学呢,在这样一个信息纷杂各种利益纷争的时代,
南大人不仅仅要守住自身学术殿堂的含金量,还需要让自己的金子闪闪发光,
若不站出来,人家不仅以为你没资格出彩,
人家还在一旁暗自高兴了,南京大学一出马,指鹿为马的就没有位置了。
即使鹤立鸡群遭鸡啄,鹤也要捍卫自己的价值尊严。
回到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这个话题上来,它对于患者而言,无疑是极其难熬的,没有人愿意让自己患病,只是某个因素或者某些原因,不为人知的因素在一起,躁郁症就把一个人的日常弄得如同天翻地覆的。
记得曾遇见一个向医生问诊的躁郁症患者家属,医生的解释,患者家属的问诊,自己对其不是很理解,但从医生凭借其专业经验给患者给出的分析解答中,知道患者自身的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是令平常人望而生畏的。
《躁狂抑郁多才俊》,是美国一名精神病医师写的,里面列举了 25 位历史名人:贝多芬、梵高、牛顿、海明威……他们终其一生都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承受了超出常人的痛苦。又都是具有伟大想象力的天才艺术家。
不是患病而天才,而是他们患病了,也不会因此而自暴自弃,反而承受比别人更多的挑战,与疾病抗争,与生活抗争,人生一场,需要自己赋予它满满的价值和意义,虽然酸甜苦涩皆有,也不是生活的味道,尝尽酸涩,才知道甘甜的意义,会更加珍惜生活里的每个甘甜的美好片段。
|悦旅|美食|美景|美心|
有趣的灵魂,有趣的人生
BY:红菊的旅行+
HeyJour 咖啡.旅行.生活.探索.发现.分享.创造. 从亚洲出发到非洲10国,到欧洲30多国, 每一地人文风物,都是生活的镜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