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小雨最近为孩子上学的事情愁坏了。
自己在广东上班,妻子和俩儿子在河南,父母在河北,一家人被散落在中华大地。
单位本来最近招聘文秘,兴致勃勃的帮老婆投简历,却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听说有好几个领导的亲戚都盯着这个职位。
本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岗位,在女性稀缺的工程类单位,却成了香饽饽。
工程单位一般都偏远,夫妻俩个能在一起上班的算是幸运。大多的都像小雨一样,和亲人三地分局,一年到头最多回俩次家。
将孩子留在给妻子和父母,自己一个人漂泊在外,家人一起做留守儿童(老人)。小雨直到大儿子要上学,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愁云满面。
而儿子5岁之前的父爱基本上是缺失了。父亲和母亲就像孩子的俩条腿,如果一段时间内父亲消失了,那么孩子必将偏向母亲,走起路来就是个跛子。
小雨常和我:“一个孩子就够费劲了,当时不知道怎么还生了俩个儿子,现在我都开始愁这俩小子娶媳妇的事情了。”
很多时候我们决定要生孩子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
或迫与长辈催促,或看到周围的朋友都生孩子了,或因为年龄偏大了,或太喜欢小孩子了。
不管哪种原因,都应该充分考虑孩子出生后的事情。很多人都会说,哪能考虑的那么远,那么周全。
不能远虑,不能周全。自己、孩子、父母总有一方会磨难多一点。
现在没有忧患,那危险一定藏在远处。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句话响彻了整个90年代,“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时整体社会的认知,“起跑线”就是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
然而在当今的意义何在呢?当今物质丰富、教育普及,“起跑线”就是孩子的父母和成长环境。
我刚上班那年,要去给同事送一份文件。同事孩子刚出生,一家三口挤在十几平米的空间了,还有来照顾孩子的丈母娘。
我进门的时候,丈母娘正坐在沙发上准备洗脚。进去的时候不小心踹翻了她的洗脚盆,我赶忙说对不起,可已经满地是水了。
那一刻,我心里有个声音在喊,这不是我的生活。我的孩子,绝对不能在这种环境中出生;
我的父母,绝对不能再为我的孩子,操心费力,他们辛苦半辈子,也该享受一下自己的生活。
当我们还有没有足够的经济或精力的时候,请慎重考虑生孩子。
在中国,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孩子由来已久。
自不自愿、喜不喜欢我们无从知道,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倘若他们都不想带孩子了,我们有经济(请保姆)或有精力(自己带)照顾好孩子,留长辈可选择的空间。
小倩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都长年在外打工挣钱。只有过年的时候,他们才会回来陪她几天。
所以她从不敢在他们面前像别的孩子一样撒娇、哭闹。6岁那年春节,妈妈带她去亲戚家串门,买了一个布娃娃给远房表妹。
她也非常想要那个漂亮的娃娃,可是她不敢张口让妈妈再买一个。
到了亲戚家她强忍着内心的渴望和不舍,把布娃娃给了表妹。
可还是很难把自己的情绪掩饰得完美。回去的路上,妈妈问她怎么了。她犹豫了半天突然哭出来:“我想爸爸了!”她最后也没敢说,想要一个布娃娃。要个布娃娃从不过分,可却要隐忍得像个大人。
《变形记》中曾记录、跟踪很多对穷人家和富人家的孩子,穷人家的孩子要想励志,都是要脱层皮、掉层肉。
更多还是普普通通,而普通穷人家的孩子,和普通富人家的孩子中间隔着阶级二字。
有则笑话这样写道:老师上课时,看到有学生不好好听课,走下讲台,一顿训斥,学生说,“我家北京二环有五套房子,老师您首付凑齐了么”。
当父母硬气时,意味着孩子上学,可以不再为光宗耀祖、改变命运所逼迫;
孩子工作,可以完全的按照自己的心意来,钱少也没事;
想要生孩子的时候,不为在孩子和父母身上花费的钱,“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当我们做一个更好的父母的时候,孩子才能更从容的做一个儿子、学生、职员。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
作者 |凡帆,平凡的路上也能扬帆起航,个人原创公众号:扮猫骑老虎(bmqlh2017)。凡帆不烦,期待遇见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