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烛归来

红烛归来

作者: 花间青寐 | 来源:发表于2017-12-31 10:37 被阅读0次

红烛归来

红烛归来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后,爱迪生发明灯泡以来,人类似乎就渐渐淡忘了还有蜡烛这个东西了,甚至是对它怀以不屑,嗤之以鼻。

我一生下来,就活在了一个有电的光明时代,活到现在,偶尔经历过些短在的停电。但无一例外的过不了多久就会再次恢复光明,每家每户黑着的窗子就会“叮叮叮”的亮起来,从高处服饰,感觉天空像是被倒过来,生长在了地面,黑夜一来临,大地上就银光闪闪,一栋又一栋黑漆漆的楼,一次亮起来光,就像满天的星星一样。

回首停电的短暂时光,我觉得那真能称得上是欢愉了吧。短暂的欢愉。

但可能相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讲,停电就像缺氧一般,艰难的让人难以呼吸。不知为何我就突然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停电之后,电视不能看,手机不能玩,电脑不能工作,感觉世界都瘫痪了。世界恢复了原始的黑暗,只有那远空的月亮,圆圆的,团子一样,会发出昏暗微弱的光芒,泛泛地散着淡淡的黄色。那么温润,那么亲和。绝对不会有像电子屏幕,日光灯那样的刺眼过。

月亮的光芒终是太过微弱,照不到每家每户,而这种时候,往往人们就会想起蜡烛。于是人们纷纷从储物柜里拿出那落了灰的蜡烛,用火机点上,有光了。

而我,更爱点红烛。红烛,是一种喜庆的象征。但在我看来,它通红的烛身上,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我喜欢划燃一根火柴,听见火柴头和擦皮发出“呲啦”一声,一团灼亮的光生出,将这团火光转栽到红烛之上,红烛就开始亮了,散出生生不息的光亮,泛着火色的光,不同于白炽灯的洁亮。

红烛一直不停息的燃,烛头处缓缓的会融出眼泪般的液体,它被称作是“烛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耳熟能详的诗句,被比喻过很多,比喻的最为广泛的就是老师。但是抛却比喻义和引申义,单纯来看这红烛,透过历史的厚重,穿过时光的长河,我们难道不能感受到一丝丝的悲悯吗?

燃着的红烛,就像一个红衣美人,在空屋中,盈亮了一屋的黑暗,望着窗子外的团月,不禁潸然泪下,为何还不归来?泪水顺着白皙的脸颊落到了红衣上,红绸嫁衣,柔滑如青丝。滴滴的眼泪顺着红衣滑落,一滴接着一滴落在了地上,悄然无声,只见得一片鲜红。许是空气都不忍蒸干那红泪吧,任由它躺在地上。

看,这骤然的漆黑之中,只有红烛一人。断了一切快捷方式后,远离电,我们又回归原始,最初的那一刻。虽然没有电了,一切看起来都很麻烦,但这似乎是表象。麻烦的只是你那经年不用的手脚,解脱了的却是你那经年疲惫的心。你难道真的没有感受到一种松开加锁的原始的欢愉感吗?我不信。

下次停电时,少一点抱怨吧,点起一根红烛,感受一下短暂的欢愉感,静静地观赏一下红衣美人的寂寞红泪,唤醒出你内心远古的悲悯。

相关文章

  • 红烛归来

    红烛归来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后,爱迪生发明灯泡以来,人类似乎就渐渐淡忘了还有蜡烛这个东西了,甚至是对它怀以不屑,嗤...

  • 花落时节

    花期, 心事难了, 红烛夜月,仓皇出逃。 归来, 缕缕香魂, 跌落南陌,化身泥尘。

  • 雪归

    小月银装溢青庐 残雪未消笛未休 凭谁认取归来路 且向寒窗问红烛

  • 红烛

    总爱看点在案头的红烛 微弱的亮光温暖远方的心 它总无声的立在那里 用含泪的双眼 领悟风雨飘渺的人生 始终生命与泪行...

  • 红烛

    书生华州人士,祖上因一傥来之物而起,至父家道中落,其父嗜赌,暴毙仅留一屋,内有一床,床下酒罐数十,某罐有一物,油纸...

  • 红烛

    黄苗阑珊藏影深,麦香婆娑入酒魂 血泪斑驳宁不止?红烛亦是有情人

  • 红烛

    文 归来 是谁制造的烛,给了你的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你的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才...

  • 红烛

    我是一段红烛,我从出身便于其他普通红烛不同,只因为我会被送入宫中,所以工匠们显得格外小心,生怕因为我这小小的物件招...

  • 《红烛》

    古语云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然今日之师乃全能王 安全学习生活心理疏导 乃至教育扶贫 控辍保学 不再是人们嘴里戏...

  • 红烛

    风萧瑟瑟卷尘寒,说时急,错把西风比春岚。 我心渺茫,忽闻忽感梦里几度,回眸看金桂飘香。曾记否?小指红线绕小指,玲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烛归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mo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