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再见你一面,哪怕只是匆匆一眼。感叹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就已经人到中年,杨先生轻轻的磕掉法国香烟的烟灰,吐出了一层层淡蓝色的烟雾。
这些年来过得很是励志艰险,办公室里杨先生望着那淡淡的烟雾,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那是高中杨先生颇为贫苦的一段时间,他的母亲在家里织布供他念高中。每天五点起床,村子里大多数人家都睡着觉,空气很冷,织布机冰冷的温度渐渐的被他母亲给活动的温热。
一匹布分一等和二等,一等布一米五块钱,二等布一米四块钱,每个月下来也就是不到一千块钱。杨先生在隔壁县读高中,二个星期向家里要二百块钱,他就靠这样供给念着高中。
其实母亲给他的已经很充裕了,一个星期七天,一天在学校花十块钱足够撑下来。十八岁的杨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瘦,细长直直的身材,面色偏白有点病殃殃的感觉,应该是营养不良导致的。
杨先生喜欢读书,当时班里的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对他爱看书这件事最清楚是他的语文老师,一个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愤青,他一头飘逸的秀发,举止言谈儒雅质朴,喜欢博古论今,深受女同学的喜爱,听说隔壁班的女生还为他写过情书,被拒绝了很伤心。
这样的一个人是有傲气的,在课堂上他的尊严不可被侵犯,当他看到杨先生看小说时,心中便酝酿起了如何整治课堂纪律破坏者的念头。没收小说对杨先生来说没用,他还会再借,考试抓他,也没用深厚的文字积累让他每次考试都能稳稳及格。
长时间的失利让语文老师的脸色很不好看,飘逸秀发下的奶油小生脸长出了胡茬,有时候他的脸看起来有些狰狞。终于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次讲主谓宾副词排列组合的时候逮住了杨先生,百般羞辱,狠狠地出了口闷气,再上课的时候语文老师恢复了儒雅质朴,脸上的胡茬也被新刮过。
这张借阅证是花了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买的,这是杨先生精神的饭卡,交友的利器。喜欢读书的人很多所以十八岁的他并不孤独,与朋友们争论观点,相互推荐好看的书籍,那种快乐只有爱读书的人才懂。
书友中最和杨先生关系好的是个胖子,胖子无数次强调,读书就要汲取书中有用的东西为自己所用,把他们都踩到脚下。杨先生则是,把自己融入到作者的观点中,像是游历红尘那般,不断的感悟。
胖子经常借书,每次都得让人等半天,这半天他在和管理员理论,他借的是图书馆的独本,让馆员很是为难,不过还好每次都能借出来。
死亡爱情性是书里不变的主题,游历红尘式的读书方式让杨先生很受影响。暗恋,每个人都会有吧,高三是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暗恋还好,暗恋不会表达出来,神神秘秘的还能激励自己。
可是有些东西一显露出来就变了,一个女生跟杨先生说喜欢他,杨先生当然知道其中厉害,只是内心里复杂的观点太多了,给对方的回应有点徘徊不定的感觉。
那个女生又不喜欢杨先生了,他有种得不到不甘心的感觉,这种感觉强烈的如鹤顶红,一颗下去封喉必死。他努力的学习,努力的挣扎,这时候的杨先生内心的系统混乱了。
就像一个疯子,一个人自导自演,沉浸在自己的梦里,他无数次的在操场上奔跑,无数次的看见女生和别的男生在一块儿,内心焦躁,有蚂蚁在蚕食着他的心。
也许最后都累了,杨先生没有力气去想了,这一个人的狂欢结束了,他望着夕阳西下纷纷拍照留念的同窗有点不舍。
烟已经烧到了烟蒂,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很应景,我多想再见你一面,哪怕只是匆匆一面。接通电话,另一头传来了妻子温柔的声音,“做了你最爱吃的菜,我和闺女儿子都在家里等你了,快回来吧!”杨先生说:“行,马上就回。”
窗外城市的霓虹已经渐渐浮现,杨先生从百叶窗中抽出手指,又从衣架上拿了妻子给自己新买的GUCCI,准备回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