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割裂感从何而来——二手玫瑰与《歌手》的适配度

割裂感从何而来——二手玫瑰与《歌手》的适配度

作者: 下班后读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5-16 23:59 被阅读0次

明明是视觉系摇滚的代表,乐手却穿着中规中矩的黑色西装。

明明以民乐和插科打诨的唱词为特色,观众的目光却聚焦在歌唱技巧。

二手玫瑰和《歌手》节目之间产生了深深的割裂感,很难满足任何一方受众的期待。

前者的受众看见的是一场束手束脚的表演,远不及演唱会上放得开,玩的嗨;后者的受众听到的是不成曲调的京腔独白,远超出对“声乐”二字的理解。

《歌手》舞台并没有让二手玫瑰更绚烂的绽放,反而处处透着水土不服。

二手玫瑰也没有让《歌手》增色添彩,留下像《九儿》《阿刁》这样常听常新的佳作。

二手玫瑰和《歌手》像两个对彼此都有致命吸引力,但各方面条件都不适配的相亲对象。

《歌手》期待中式摇滚注入新鲜活力,二手玫瑰需要通过《歌手》走向更高的舞台,但谁也没能如愿。

或许,这就是喜欢但不适合的直观表现?

二手玫瑰扎根本土,唱词几乎都是白话,但其中包含深深的讽刺意味,让人联想到某些街头艺术,类似数来宝。

编曲也极为大胆,将民乐和流行乐融合的恰到好处,组合出一种不乏乡土气息的“潮流”效果。

他们出圈的方式还是视觉系,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的装造,红的绿的男的女的,怎么怪诞怎么来,甚至性别倒换出一种特别的“风尘”气。

这样的组合毫无疑问,是有吸引力的,至少是非常“吸睛”的,第一次听或许觉得群魔乱舞,但不知不觉就被吸引过去,跟着摇头晃脑了,非常“上头”。

当你觉得花里胡哨看腻了,仔细一听,歌词还有点东西,嘲讽到了你心坎上。

当你觉得二人转,独白听烦了,一抬眼,嗬,主唱大叔脸上堆叠的紫红色眼影,烈焰红唇,配上红绿大袄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可听可看,注意力被拿捏的死死的。

但《歌手》是什么地方?纵观历届《歌手》,让人记住的只有歌声,辽阔的,激昂的,空灵的,伤感的……

乐团在这个地方并不占优势,何况这是一场比赛,大家都在卷高音,哨声,强混……而二手玫瑰的作品甚至很难称得上是“歌”。

其实这样的割裂感不仅存在于二手玫瑰,在之前的节目中,也有“国家队”歌手对流行歌曲舞台适应不良的情况,但他们最终都做到了很好的结合,留下了极其亮眼的作品,比如谭晶的《九儿》、韩磊的《花房姑娘》等等。

当然,二手玫瑰能在民乐和流行之间找到平衡,也一定具有在个人风格和歌手比赛之间找到平衡的能力,期待他们有一天可以克服这样的水土不服,带来让人眼前一亮的舞台。

相关文章

  • 黄汐源×张晓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歌手与歌手之间的合作,常常是需要讲究适配感的。 这种默契或是先天的,或是后天合作中产生的,大致要在同一个level...

  • 割裂感

    我总感觉自己活得抽离,不真实。当人活得飘飘然不落地的时候,便什么也落不了地。想起来以前的日子,总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

  • 割裂感

    对国家的未来毫不怀疑 对个人的前途却感迷芒 是什么 带来了割裂感

  • 割裂感

    我一直讲的割裂感,那是真实存在的。 三天一节点,划分出两个我。 前三天,扮演好角色,后三天,扮演好另一个角色。 今...

  • 买书小记

    在学校的二手平台见到有卖二手书的,就问了问有哪些书,竟然有《红玫瑰与白玫瑰》,还有很早之前在网上书城看过的...

  • 关系里的界限

    昨天咨询的焦点:课题分离[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父母与孩子要有清晰的限界感,界限感是彼此尊重的基础! 心...

  • 厌憎感④:割裂

    “滴答。”水滴落在洗手池底,发出清脆的声响。 她抬头看了眼镜子,整理了一下额间碎发。 镜中人有一瞬的模糊不清。 刚...

  • 18.安全感从何而来

    2019.1.18 周五 微分享318 安全感从何而来? 安全感从何而来?一是来自财务...

  • 《红玫瑰与白玫瑰》《青蛇》话剧观后感

    《红玫瑰与白玫瑰》《青蛇》话剧观后感 去年有人推荐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今天终于看了。 想看的东西太多,可惜太匆...

  • 不可成立的亚文化@《江湖儿女》

    显然,贾樟柯的新作纯然有种巨大的割裂感,其中带有的大量前期作品的自我指涉也是明确的特征。对割裂感和港片的拙劣模仿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割裂感从何而来——二手玫瑰与《歌手》的适配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yi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