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故国已在望,不过是错觉 - 草稿

故国已在望,不过是错觉 - 草稿

作者: Hly侯 | 来源:发表于2018-04-11 08:28 被阅读0次

偶然间看了台剧《一把青》,遂找来白先勇的著作《台北人》阅读,期间离愁别绪不断涌入心窝,让我这个从未离乡的人体味到了什么是乡愁,正值读书日,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们,共勉。

                                                              ——题记

1

一九四九年,在这个神圣的年份,历史给一代中国人身上烙下了最深的伤痕。

二十一年后,一九七零年, 一位将军之子用深情的笔触将这道伤痕记录下来,编辑成册,题名《台北人》,给那些思乡怀乡的人儿以慰藉。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当我翻开《台北人》,那股凄凉之感仍然摄于心扉,可见当年被历史裹挟的弄潮儿是多么的无助。世间的两大悲剧:美人迟暮,英雄暮年,算是在这本书里写尽了。

2

《台北人》共由十四篇故事组成,各个故事相互独立又构成一体。名义上是写“台北人”,实际写的是跟随国民党去台湾的“外省人”,这些人里上至官僚,下至平民,无不体现着对旧时光的留恋,对大陆故乡的感怀,仿佛他们的生命在离开大陆的那一刻便死去,台湾的他们只是一具枯槁的肉身,只为思念苟延残喘。

3

曾经有些疑惑,白先勇作为一个出身武官世族的才子,为什么作品的基调如此凄婉?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充满小女人的哀怨,语言也是婉转缠绵,像极了红楼,这岂是大丈夫所言?后来才慢慢理解,这样的风格其实是一个破落贵族对往事的释怀,对人生的看淡。他始终站在制高点上,以悲天悯人的态度俯瞰这些被命运捉弄的人儿,替他们悲哀心痛,他的内心充满着人文关怀。

在《台北人》中,白先勇主要塑造了两类人:永远活在过去的旧人;记住过去,但接受现实的新人。

当然,第一种人在《台北人》中占据了主体。像开篇第一章《永远的尹雪艳》中的尹雪艳,她到了台北后,依然穿着十几年前在上海百乐门做交际花时的“蝉翼纱的素白旗袍”,家宴找的呢,也是曾经捧场的旧人。《一把青》中的朱青,虽然已经沦落风尘,但是还是喜欢“童子鸡”——空军里的小伙子,企图从他们身上寻到故去丈夫的身影。《梁父吟》里的将军,依然不改当年的派头,甚至希望有生之年能重新打回大陆,颇有些“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的味道。他们这些人,作者是怜悯和讽刺的,在文章末尾,或多或少暗示了他们即将败亡的结局。

至于第二类新人,作者同情之余增加了几多赞许,《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的金大班,她知晓自己年华已逝,遂不留恋舞场 ,找了个商人上岸过活;同样是《一把青》,故事讲述者“师娘”比起朱青的堕落显得尤为可贵,她仿佛淡忘了在大陆发生的一切,静静地向前走着。 作者鼓励这种繁华故去后的淡然,他懂得时间的无情,《冬夜》里最后一句“台北的冬夜愈来愈深了,窗外的冷雨,却仍旧绵绵不绝地下着”。

相关文章

  • 故国已在望,不过是错觉 - 草稿

    偶然间看了台剧《一把青》,遂找来白先勇的著作《台北人》阅读,期间离愁别绪不断涌入心窝,让我这个从未离乡的人体味到了...

  • 错觉 - 草稿

    抬起头,大门开了一边,他拿着水杯站在那儿,旁边的女生眨眼睛。

  • 故国花已开

    “公子,你的茶好了”侍女把茶杯端过来放在桌子上。 “好,你先下去吧”。 “是,公子”侍女缓缓倒着...

  • 流程:述简单的后台编辑发布流程

    步骤 动作 (状态) 1 新建(草稿) 2 编辑-保存(草稿) 3 (草稿)发布-(已发布) 4 (已发布)编辑-...

  • 人为书

    节在望 春已至 信无言 人为书

  • 莫如

    节在望 春已至 信无言 人为书

  • 瓜芯

    节在望 春已至 信无言 人为书

  • 宣泄

    还有什么可说? 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梦魇。 还有什么可说? 不过是一瞬又一瞬的错觉。 就在这柄双刃剑的刀锋下, 我已...

  • 胜利在望,曙光已现

    早上起来,明显好了很多,嗓子已经没有那么疼了,鼻塞也没有那么严重了,偶尔的咳嗽止不住却也不是跟严重。 起床,把床单...

  • 诗||错觉

    和评鲁小南的诗《错觉》 点击蓝字链接欣赏鲁小南的美诗《错觉》 错觉不过是一场鏖战 情感和理智斗的天昏地暗 最终情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故国已在望,不过是错觉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zo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