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余华

作者: 青禾许家 | 来源:发表于2024-01-16 20:37 被阅读0次

这是我第二次读《活着》,可能隔了有六七年吧。

余华写的真的很好,这次带着余华在麦田新版自序里面的一段话读完这本书,有了与之前不同的感受。

在麦田新版自序里面,有一段是这样的:

《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带着这段话,我开启了不同以往的“活着”

翻开书,苦难还是一样的苦难。

是啊,能不苦吗?

从最开始的倾家荡产,老爷子死了。后面被拉去充军,战友死了,充军回来,老娘死了。回来了,还想着老婆,儿女还在,一家人都还在,日子也能这样过下去。

结果,儿子有庆给自己的战友老婆输血,失血过多死了。后来女儿凤霞出嫁了,女婿是个实在人,大家都很欢喜这门亲事,不知道有多开心,结果凤霞难产死了,留下一个娃娃和女婿还有福贵。

再后来,老婆家珍也死了,福贵说:“家珍死的平平安安”。于是福贵开始往镇里跑,命里只剩一个女婿,还有一个娃娃。可是,女婿出工意外死了,娃娃也被豆子噎死了,就这样,只剩下了福贵一个人。

那所谓的福贵自己所体验的幸福与快乐,又在哪里?

是倾家荡产后,老婆家珍出走后的回来,一起同甘共苦的未来

是充军后,劫后余生,老婆孩子的团聚

是儿子有庆跑了个第一,做父亲的骄傲

是凤霞嫁个好人家,做父亲的高兴与欣慰

…………

我不是福贵,更不是作者,没法完全去感受所体验的一点一滴。但也确确实实好像理解了余华《活着》中所要表达的另一个方面。

是啊,那么苦难,那么为何那个年代的人们还能这要咬牙的活下去。以前我可能不太懂,现在或多或少也明白了一些。

所以才叫“活着”啊!

Ps:

这里其实我还想提到家珍,家珍是全篇让我有红眼框涌上心头的人。她太苦了,福贵娶了她不是三生有幸,是祖上烧了高香了,才能遇到家珍这样一个媳妇。

读读家珍在书里说过的那些话;

“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

“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

“福贵,我会拖累你们吗?”

“总算能让你们吃上一顿好的了”

“福贵,我不想死,我想每天都能看到你们”

“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女儿,也算报答你,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

真的会哭死,都是福贵欠你的。

从家珍身上我感受到了一股力量,是相同于之前杨本芬奶奶在《秋园》一书上所述的“我写了一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

福贵是《活着》里面的主角,家珍是这个家庭“活着”的主角

相关文章

  • 是怎样的《活着》来支撑着我们活着

    ____读 余华《活着》有感 余华说:“日出...

  • 活着 ——余华

  • 1

    活着-余华

  • 活着—— 余华《活着》

    活着的力量,是来自于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无法改变历史, 只有顺从历史, 或政治疯狂, 或人性懦弱。 ...

  • 《活着》 余华

    余华这本书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心里感慨万千,觉得余华的描写真的非常的形象生动,让人读的心里凄凉。 福...

  • 余华《活着》

    1.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

  • 《活着》余华

    《活着》 这是第一本让我在翻开第一页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在哪里、自己在做什么,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人、事、物...

  • 《活着》余华

    作者整理了福贵老人的口述,将其编撰成书籍。其实啊,在他看似云淡风轻的描述里,我们终究会看到在那个年代,好好活着多么...

  • 余华《活着》

    活着,是成长,是历练,更是修行。福贵,大富大贵者也。然而,此富贵却活成了本意的相反面,虽滑稽,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 《活着》余华

    半夜+一个清晨看完这本书,感觉就是一个字 堵 。小人物的悲喜串成了整个时代,他们的命运如同巨大机器下的齿轮,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余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ak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