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觉得痛苦,必然是某项需求没有被满足,有时候这种需求我们要压抑它。当我们察觉内心,就会发现思考这个很有趣,而且一个人的痛苦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消解,或者说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的道路。
比方说一个人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可能因为缺钱,也可能是因为不擅长没有成就感,也可能是因为人际关系。没钱就买不了好吃的,穿不了好看的衣服,没有安定的房屋就会有不安全感,不会得到一些人的尊重,甚至要挨饿受冻。这些需求也是人的本能所触发的,比方说一个人性发育期间,就是会对异性或者同性产生性趣,这是人的本能,没钱的时候,人就会有不安全感,不安全感就触发了焦虑,这是本能触发而对神经,情绪产生影响,而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痛苦,满足了之后就会觉得空虚。从中获取平衡的能力是人的一项修炼。
而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恰好满足了他的需求,那么这就是适合他的工作。一个人有表达,表现的欲望,那么一些需要他安静,冷静思考处理问题的工作,压抑他倾诉欲望的,就会给他带来痛苦。人在选择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时,认识到自己的需求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而恐怕大多数人都只能在尝试中不断发现,即便发现了,可能也无法找到对应的岗位,需要暂时压抑自己的冲动,去扎实技能,积累经验寻求机会,等等。但这个过程中,天性就开始作祟,让人感受到不快乐,不满,要压抑自己内心的欲望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去释放,也是一项人的修炼。
笔者早年很抗拒从事计算机这一行,因为觉得它可能枯燥,无趣,不够精彩,而且自己在学习数理化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瓶颈,很多概念无法理解。瓶颈无法被突破时,欲望大过了眼前的能力,人就开始痛苦,开始对自己所从事的东西产生怀疑,会问自己真的喜欢,真的适合吗。其实这样问比较笼统,我们可能需要更加具体一些,我有什么需求是想要被满足的,当前的东西能满足我吗。如果使我痛苦,是不是天性追求安逸和快乐的本性使我痛苦呢。笔者一直觉得,真正适合自己的应该是文学,音乐一类,为什么呢,分析来看,是因为这个学科足够精彩,可以满足倾诉或者表现的欲望,而且自己在接触这些科目的时候,不觉得难,反而有享受的感觉。但是后来发现,这个过程中遗漏了一点,那就是,音乐或者文学,本身就是基于娱乐大众,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存在的。普通人接触到的东西,自然是享乐为主,而不是它们枯燥复杂难搞的部分。而可不可以一直在享乐中学习呢,我觉得,这个几率就和一个老年人看了好几十遍还珠格格还在看得津津有味一样,虽一直在享乐,恐怕价值不高。
所以在选择职业或者专业时,一方面要看自己是否有才能,这种才能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外界的反馈看出来,喜欢唱歌,那么有人喜欢听你唱歌吗,老师是否说你唱歌有潜力等等,另一方面是看自己是否有需求,做这件事是否使我快乐,如果有了需求,需求的量是多大,是不是没了它就活不下去了。要在现实和自身要求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而我觉得,每个人只要经过考虑做出选择,那就是最适合他的在那个时间点的选择,如果不满足,再看在今后是否可以调整,只要人还活着,那么就有选择的余地在。人生是一个过程,更具体的说,是一个发现自我需求和满足自我需求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