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辩证着吸收——读《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2则

辩证着吸收——读《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2则

作者: 小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1-02-03 22:48 被阅读0次

辩证着吸收——读《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0119)

继续看书。 今天阅读第4辑"两个体系的对话"。

陶行知和杜威走的不是同一条路线,杜威是向上走的学院派。陶行知是向下走的田野派。但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抱有一颗溯本归源、寻找真理、报效社会的心。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陶行知先生。他不断的往下潜,不断地自讨苦吃。陶行知终其一生,均在不断地自我申辩中,并成功地创生出属于他自己、属于那一个时代、属于整个国家的宝贵财富。

2021年,有好多小伙伴也在用心地阅读书籍,在学习前人的经验。我们要学什么?怎么学?这真的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

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但仍然处理不好身边的事。甚至有的人,读着读着好像读傻了。

为什么都是阅读与学习,陶行知学有所成,而有的人学着学着变傻了呢?这些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更为重要。我们在羡慕陶行知学有所获成为高人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陶行知是怎么学的,怎么做的?

理论学习必不可少,这人影响一个人的视野。但再高深的理论,再前言的观念,如果以你自己没有链接,那只能是过眼云烟,只剩下看过罢了。

真正的吸收是要和你有所链接。就是要学为所用,要从你身上流过。怎样做才能与自己有链接,能让自己真切的体验到书中的精华呢?

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很好的办法。学为所用,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地运用、尝试、反思。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吸收,摒弃自己消化不了的。或者做一个转换,转换成自己能吸收的。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就算你阅读力再强,你所阅读的也只是众多书籍中冰山一角,甚至还看不了皮毛。如何在阅读有限的书籍后就能获得自己真正需要的养料呢?

那就是实践,就是用起来。

比如我去年末在学习教练式对话,刚开始的时候一直找不到那种流动的感觉。就算课程再好,跟我也没有太大的链接。

  后来跟小伙伴们不断地练习。有所突破。但也只是有所突破。遇到事情要用起来,感觉还是非常生疏。这就需要我不断地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进行对话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问题。

教练式对话感觉很好,但当你不会灵活应用的时候。可能相对教授地对话,效果也差不了多少。

另外教练式对话,并非都是金科玉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条件,有所练习,有所继承,也可以有所改进。

就是说学习任何一项内容,我们都要辩证地学习,要注重过程。要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辨证式的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达到较适合自己的效果。

寒假快到了,寒假的项目式学习研究将会怎样?

每周都有大课,每周都有理论引领。我们如何把这些大课,这些理论引领当成自己成长的养料呢?

也是一样,要辩证地吸收。

希望每个小伙伴都能学有所成,希望大家都有些收获。当然如果学后还能创新,那就再好不过的了。

有些相遇,早有预约——读《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0120)

继续读第五辑"寻找生命的母语"。

特别喜欢思维的秘密。

思维值得借鉴的地方:

1.触景生“思”,教师要创造一个合适的“场”,才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2.博识广积,“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必须有足够的贮备资料,才能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底气。

3.也是最重要的,借力化力,借力打力,要洞悉世事,化为己用,提升思维的质量。

陶行知的"知行合一"德育观我也很喜欢。

对陶行知的印象,最深的是来自一次转岗培训。树叶吹得极好的邹开煌老师,对科学教育也颇有研究。他对陶行知的介绍,那种佩服到近似崇拜的样子,很容易感染到学员。

对陶行知便多了一份惦念。

但所有的阅读还是偏浅,此次阅读也感觉抓不到特别的点展开,无法与生活更好地链接。

不过,随着阅读的深入,对陶行知越发喜欢。

所有的相遇似乎都有伏笔,这次相遇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辩证着吸收——读《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2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dl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