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遗簪幻作花

作者: 枯笔禅 | 来源:发表于2018-02-24 16:51 被阅读0次

         

    醉里遗簪幻作花

          簪花是汉民族妇女头饰的一种,用作首饰戴在妇人头上,增加勃勃生机与生动活泼的生命气息。簪花的相赠,既有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更有对女子的赞美之意。簪花不仅包括花,还可以是香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古老的《诗经》中就有类似的风俗场景。端午节采艾的文化寓意流传至今,就是民俗文化生态传承的例证。

          人们普遍认为戴花是女性的专利,花朵的娇艳与女性的柔美相得益彰。其实中国古代盛行男子簪花的习俗,唐宋之际,男子日常簪花随处可见。在古代的审美文化里,花朵不仅代表吉祥和富贵,还包含生机和希望,因而对香花和药草倍加推崇。

          纵观人类服饰发展史,用色彩鲜艳的花卉、羽毛和兽皮装饰身体是人类从蒙昧之初就沿袭下来的本能。雄性动物出于安全防御和吸引异性的需要,在经历千万年选择性进化后,或披上了艳丽的羽毛,或留下了斑斓的纹饰,既实用又美观。与动物相比,人类在自身装饰上,更加突显灵活自由,服装、首饰、妆容层出不穷,一人千面,与众不同。裁剪春风,簪花而饰,可以说是所有服饰中最为随意、也最富自然美感的一种。

           

    醉里遗簪幻作花

          簪花习俗源远流长,簪花礼却是唐代才有的事,在唐代为新科进士庆祝的“曲江宴”上,簪花礼是最重要的程式,新科进士人人簪花以示荣耀,并要选出年纪最轻者为探花郎,乘马游遍京城名园,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代皇室不仅为新科进士行簪花礼,而且也对自己喜爱的王公大臣赐花,相传唐明皇就曾亲为宁王李琎簪花以示恩宠。在官本位的大背景下,唐朝皇室的推崇以及簪花礼与新科进士的密切关联,使“簪花之人”在唐代成了青年才俊”和成功人士的代名词。

          宋皇室继承了唐皇室对簪花的热爱,杨万里曾用诗歌描述过宋皇室簪花宴会的热闹情景:“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宋朝簪花礼的规格更高,在为新科进士庆贺的“闻喜宴”上,皇帝要亲自为进士行簪花礼。宋朝皇帝主持簪花礼在太宗时成为定制。

    醉里遗簪幻作花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在宋代,从贵族到平民,从文人到武将都会瞅机会过把簪花瘾,就连水泊梁山的粗糙爷们儿也不例外,小旋风柴进簪花入禁苑,短命二郎阮小五簪石榴花,病关索杨雄簪芙蓉花,浪子燕青簪四季花……更有甚者,刽子手蔡庆爱簪花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头不离花,花不离头,人送绰号“一枝花”。

          唐宋是诗词的时代,把酒临风,对影三人,诗词的飘逸自然浸染出礼仪的浪漫。盛唐玄宗簪花击鼓,斜插芙蓉醉瑶台;北宋扬州四相簪花,娇艳芍药金缠腰。鲜花入礼,古今中外并不少见,但盛唐簪花礼将鲜花高高置于冠冕之上却绝无仅有,一如刚健俊朗、词赋满江的大唐,无以复加,难以超越。

          及至明清,民间已无复唐宋男子簪花的盛况。明清的簪花礼虽然更为细化,官员和新科进士的簪花也更为精致,但簪花礼仪程式就像白银打造的簪花,僵硬呆板,早已失去了簪花礼祝福生机、寄情未来的灵动意象。

    醉里遗簪幻作花

          簪花,人类崇尚自然美好和生机活力的本能行为,因为契合了盛唐春风浩荡的气韵,登堂入室,成为皇室嘉礼。明清之际,簪花礼虽贵为国礼,但因为失却了民间簪花的行为基础,失却了王朝生机勃勃的气韵支撑,最终走向了没落。

          花开花谢,自然更迭。当代的花礼已然回归到先秦时代象征女性、祝福未来、寄托爱情的起点上。透过庆贺的花篮、求婚的花束以及英模胸前荣耀的大红绸花,我们依稀还能看到盛唐簪花让人怦然心动的背影。

    醉里遗簪幻作花

    醉里遗簪幻作花,

    随风吹落到君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醉里遗簪幻作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fc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