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这个世上,最难的,不是谋生,而是与人相处。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都存在差别,爱好各不相同,所以人与人相处,无异于火星撞地球,水火不相容,这就导致了诸多的问题和矛盾。
跟外人相处如此,跟家中的亲人相处也是如此。不见得外人就难相处,也不见得亲人就好相处。有些时候,亲人比外人还要难相处。
就拿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来说,父母有他们的观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这两代人就会出现“隔阂”。隔阂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滋生嫌隙和矛盾。
父母会抱怨,自己养了多年的孩子是不孝子,白眼狼。孩子会抱怨,父母不懂得体谅后人,越来越糊涂。以至于,两代人的关系会逐渐疏远。
02
有一个案例。
老陈夫妻俩都年过五十五了,儿子和女儿也都快三十岁了。由于他们没有在外边买房,都住自家的自建房,所以这两代人的冲突特别多。
儿子结婚了,但没有要孩子的打算,所以老陈夫妻俩总是指责儿子和儿媳妇,认为他们要断了陈家的香火。儿子觉得,这是我们这代人的选择,跟父母有什么关系呢?
就是这种态度,让老陈夫妻俩受不了。老陈对儿子说:我是父母,你是儿子,那你就该听我们的话,不然,你就不要认我做父母。
儿子和儿媳妇无话可说,所以他们作出了一个决定,疏远父母。有一次,老陈住院了,儿子和儿媳妇都没有出现,既不出钱,也不出力,让老陈心寒。
至于老陈的女儿,还未嫁出去,所以老陈夫妻俩特别忧心,经常跟女儿说,随便找个人,早点嫁出去,才不会成为大龄剩女,孤独终老。
在这件事上,女儿的态度更激烈。她明确地表示,如果父母再管她的闲事,她就会疏远父母,跟父母不再往来。对此,老陈夫妻俩也不解,为什么子女都厌恶我们呢?
03
父母为了子女着想,这是很正常的。只是,在为子女着想的同时,很多父母都忘了一点,子女的想法和追求,到底是什么?
父母希望,儿子要快点传宗接代,儿子觉得,自己暂时不想生。在这件事上,谁都没有错,只是双方的观念起冲突罢了。
其实,我们可以换个思维来理解。父母这一代人,完成他们的责任和使命就好。子女有什么想法,就随他们吧,一代人,哪能管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事呢?
女儿想什么时候结婚,那也是她的选择。让她随便找个人结婚,也未必是正确的。既然如此,不妨尊重她的选择,尊重她的人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倘若父母还以老一套来要求他们,只会被他们厌恶,而不会搞好两代人的关系。
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子孙后代,自有他们的福报,作为父母,又何必为他们做牛做马呢?
也许,子女所喜欢的,并非是啥都管的老人,而是尊重他们选择的父母。
04
跟子女住一起,要多留这几个心眼。
首先,跟子女住一起,要懂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唐代宗跟郭子仪说过一句话:“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不装聋扮哑,如何能够做好长辈的角色呢?对某些事太认真,并不明智。
子女要做什么,只要没有犯法,没有违背做人的道德准则,那父母就不该干涉太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可以了。
其次,跟子女住一起,可以包容,但不要过分挑剔。
人越老,越会犯糊涂——愈发变得执着,不是这里挑剔,就是那里嫌弃,一点也不够包容。暂时挑剔,子女还会容忍你。长期挑剔,子女就会憎恶你。
为什么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挑剔?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长辈,后代就该听自己的话,那他们就会处处挑刺。如此,关系怎么可能好呢?
05
第三,跟子女住一起,尽量保持“一碗鸡汤”的距离。
人与人靠得太近,关系就会变得恶劣。人与人离得太远,关系就会变得疏远。唯有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关系才会变好。
这不远不近的距离,就是一碗鸡汤的距离。父母将鸡汤端到孩子所居住的地方,鸡汤既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凉,温度刚刚好。
第四,跟子女住一起,避免谈及过多“钱财”的话题。
现阶段,不少父母和孩子,都会在钱财方面,闹矛盾,甚至相处成仇人的样子。仅仅是几万元,就能让父母和孩子的关系破裂。
千万不要用钱财利益,去考验人性,因为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说,少谈钱,少谈利,才能家和万事兴。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