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我降落在基辅的时候,就对这个地方一点好感都没有。
昏暗狭小的入境关口设在机场登机口外面的大厅里,没有什么特别的标示,十分突兀,感觉一下飞机就莫名其妙排起了队,排了一会看到禁止拍摄的牌子才知道开始入境了。过了近一个小时,终于轮到我的时候,边检官员收了我的护照,,翻了两翻,丢回给我,给我指了一条路,让我到那边去。走道的那边站着十几个中国人,都是被撵过来的,好像没人知道怎么回事。我义愤填膺而又惊慌失措地找人放我出去,没有人理我。
所谓的城市印象,什么绿化、人文、秩序,都是假的。政府才是第一印象。
满分一百,我给他打个三分。
等到我终于在两小时后踏入乌克兰境内,在机场外找到等着我的小伙伴的时候,她抱歉地和我说这就是她们国家的现状。他们也在追求革新和进步,不过经济发展对多数人来说还是更重要些。因为若是缺乏法制和民主,人们还是可以把自己变得圆滑和模棱,但是缺乏工作和福利,金子确不会从酒桶里泡出来。很多国民已经接受了当前政治格局的游戏规则。
我前两天看新闻里的图片时,就想起她这番话来。不知她的想法变了没。
基辅是一个二分的城市。它有欧洲的一面。空气难以置信得好,绿化也不错。城市格局简单,三条地铁线路汇集在最繁华热闹的克列夏季克大街和中心的独立广场。第伯聂河边高地的山丘下,基辅人把城市的一半建在了地底,类似地铁商城的商铺网络纵横交错,繁华热闹。走到外面则是灿烂的阳光,还有满街养眼的美女。我们在胜利日当天去市中心参加了庆祝,坦克车都开了出来停在了广场上,小娃娃爬到上面去玩,大人们则在水池边坐着聊天晒太阳。伊莉娜问我对这里的印象是什么,我说没来的时候,乌克兰对我来说只有三个概念:舍普琴科、季莫申科、还有切尔诺贝利。现在则是蓝天、美女,和我吃过最好吃的甜筒。
我看到在冲突过后的独立广场上,一位母亲为死难者哭泣的照片。我无法想象曾经站在这里,一只手拿着气球,一只手指向北京的方向,和伙伴们尽欢。
它还有苏联的另一面。
如果就是来三天的度假,倒还是挺惬意。而我偏偏要住上两个月,因此我慢慢找到了这里属于苏联的另一面。这种感觉很奇怪,有点像回到了九十年代的感觉,滞后,不新鲜。
土豆很便宜,但任何在英国待过的人都会选择敬而远之。大米有,但是不是我们吃惯的东北米或者泰国米,很硬,煮不软。酒很便宜,十块钱一大盒红酒,就像我们在超市买的牛奶一样的包装,伏特加更是遍地,导致这里酒鬼比曼城的郊外还多。基础设施残破不齐,晚上路灯昏黄闪烁,加上恶棍和酒鬼,不怎么敢出门。电梯是手拉式的,里面没有灯,空间很挤,四面都是木板。上升的时候有种随时坠落的感觉,让我决定走了一个月的楼梯。而我连俄语都不会,更别提乌克兰语,日常沟通十分困难,离开小伙伴们寸步难行。我的五个单词的词汇量(“是”,“不是”,“谢谢”,“厕所”和“下车”)让我买东西的时候只能指指点点,出去吃饭也一样。坐公交车更加要命,只能凭印象靠窗外风景辨别。而建筑风格都是九十年代的苏联矮房,过了几条街都是一个样。而移动网络则根本没有,Google地图只能事先在家里打印。走在街上,地铁上,总有人盯着你看,看的人发毛,有的还大声喊叫和肆笑。
这是我去过最两分的城市。
两个月发生的故事太多,我想分享其中一个。在南下前往其他城市游玩的火车上,我碰到一位大叔,他说他之前去过中国,现在也在到处游历。他把他拍的照片给我看,让我在火车上在他的座位上充电,我们聊到下车。而到达终点我们分别之后,我被警察拦下来,要求出示护照,随后以我没有随身携带入境卡为由打算把我扣留下来。我打电话给伙伴妲尼亚求助,她说我塞点钱给警官,让他“给我带路去市中心”就好了。我给了,他面无表情地收了。
因此四年之后,在这里发生了如此多事之后,我找回了在水深火热中的朋友,我说我希望你们平安,并且能操翻这帮傻逼,建立一个崭新而强大的政府,让日子能过得安稳些。
他们回答说,放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