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求法高僧,除了人们熟悉的玄奘,还有一位与广州有着不解之缘的唐代僧人——义净。
义净法师出生于公元635年,以玄奘为自己的学习榜样。
玄奘于贞观十九年(645年)从印度归国,声望隆于天下,当时义净已经11岁,开始懂事了,“至少从师父那里,也知道了这件事”。
第二年,他的亲教师善遇法师去世,按照义净的自述,很可能此时他已经有了前往西天求法的想法。
664年,玄奘在长安逝世,葬礼极为隆重,“京邑及诸州五百里内送者百万余人”。这时义净很可能也在长安。如果是这样,玄奘的葬礼一定会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玄奘去世后,义净去印度的决心更坚定了。
不过同样是西行取经,玄奘走的是陆路,而义净走的是一条迥然不同的路:穿越南海惊涛骇浪,历经艰险,到达印度。
约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初,义净从齐州南下,经濮州、曹州、扬州,到广州。本来一路上有多位僧友计划同行,但因各种原因相继离去或止步于广州。当义净11月从广州出发时,已是身单影只。
义净在其著作中如是描述旅途中的艰难:“长截洪溟,似山之涛横海;斜通巨壑,如云之浪滔天。”
在惊涛骇浪中颠簸20天后,义净抵达位于今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古国室立佛逝。他在这里停留了半年学习佛学,之后在室立佛逝国王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来到其属国末罗瑜国(位于今马来半岛的南端)。
两个月之后,又乘船北行15天,抵达位于今马来西亚吉打州一带的羯荼国。
673年12月,乘王船西进,抵达裸人国(位于今孟加拉湾尼科巴岛),再转而向西北航行约半个月,到达东印度的东部港口耽摩立底。
这时已经是673年的2月了。义净从广州启程到抵达印度,用了16个月,除了在陆上停留的时间,漂泊在海上就达8个月之久。
义净启程时已经37岁。他在印度的行踪记载得并不是很清晰,仅知他“所历三十余国,凡历二十余年”,其间曾有十年在玄奘求学的印度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学术中心那烂陀寺学习,停留时间甚至超过了玄奘。
在这里他遇见了不少中国僧人,后来很多都被写进了他的《求法高僧传》一书。
686年,义净在那烂陀寺学习了十年之后准备回国。归途中虽然遇到劫贼,但所幸随身携带的梵本三藏五十余万颂并没有丢失。
687年,他又回到了室立佛逝。这一次他在这里停留的时间更长,直到693年才乘船返回广州。前后一共有六年之久。
693年夏天,59岁的义净回到了广州。695年夏天,他又到了洛阳。抵达洛阳那天,欢迎仪式规格之高,甚至超过当年的玄奘。武则天亲自出城迎接,轰动一时。
之后在武则天的大力支持下,他组织规模宏大的译场,孜孜不倦工作直到逝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