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半年之后,父母亲在那个城镇稳定了。父母亲把我和哥哥带到了身边。
我第一次踏上远方的路。我向往着,向往着。第一次坐大巴,第一次看见一个巨大蔚蓝的湖,第一次觉得路途那么遥远。
当车“滋”的一声停下,我和哥哥迈着稚嫩的步伐跟着母亲走下了车。也许,一切在我踏上那片土地时就已经改变,我看着灰蒙蒙的天,看着巨大的烟囱,两眼里充满好奇和未知。
走了一阵子,我看见了父亲,他在忙碌。我家开了一个小吃店,甚是热闹。食客们都对我家的炸洋芋和米线赞不绝口。
后来,父母总是在店里忙碌。
前几次和小姑夫说起,我家小吃店原来生意是很好的,也是他转让给我父母的,并教授我父母厨艺。但是我父母就是太讲情分了,对那些回头客和熟客,有时候太过热情,才导致长期处于亏损或保本状态。当然,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后来高速路改道了,生意就变得冷淡了。最后关门大吉。
讲讲这其中的我吧。随着开学的临近,我和哥哥上学就成了一大问题。
有一天早晨,父母亲叫我和哥哥起床。天稍稍亮,我挣扎着,起床。
揉揉眼睛,简单洗漱后,跟着爸爸妈妈走了好久好久,太阳开始斜照着大地,橘红色的光有些刺眼,街边的梧桐在微风的摆弄下,有些摇晃。一路上,我东看看,西瞧瞧。遇到新奇的事情就问父亲,父亲一一为我解答。
终于,要到了。此时,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我抿了抿嘴。母亲见状,说:“吃点早点吧。”我们走进了学校旁的这个早点摊,第一次吃到饵丝,肉酱的香味和蒸饵丝的韧劲柔和在一起。母亲用筷子把饵丝和肉酱,佐料搅拌在一起,我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那种味道,至今还记忆犹新。
可是这几次回到那里,寻找那种味道,但再也不是从前的那种味道了。
杯盘狼藉后,我们踏进了湖滨学校,学校大门,气势如虹,毛笔书写的字体——“湖滨学校”映入眼帘。和老家的学校,那真的是天壤之别。一二年级是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平房,惬意与和谐。我那时想,我要是能在这里读书多好。
可能是我真的太笨了,入学考试的试卷,我用半个小时,答了几个题。我绞尽脑汁,在那些文字,算术里找寻真正正确的答案。可是能力不及,在老家的学习,真的令人堪忧。
结果可想而知,我失败了。我困惑也很难过。但是哥哥成功考进了这所学校,父母亲没有责怪我,也没有放弃的意思,再三恳求老师。可是学校再三考虑,还是不肯录取我。
依稀记得,母亲的眼睛里有些泪光 ,父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哥哥入学了。
我怎么办?
于是,父母白天忙碌,晚上就联系朋友,老师。可是去哪里找关系,他们是苦出身,亲戚都是农民。
终于,打通了一个电话。是二姑父家的一个姐姐,好像是教书,认识一个老师,可以去请她说说情。
在哥哥已经入学的两周后 ,我和父母亲见到了那位老师。
她的脸上堆着慈祥的微笑,她抱着一摞书。领着我进了教室。我怯生生跟在后面,小步的走着。父母亲也跟在我的身后。老师从教室的最后面搬来桌子,让我暂时坐在第三组和第四组的中间位置。然后把课本轻轻地放在桌子上,摸了摸我的头。
我读的那所学校,叫做新源学校。我和我哥的学校一个在东,一个西。
于是,这所小学,伴随了我六年的时光,也伴随了我最后的童年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