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一直忙着。书上例举了《【讲述·师者】17 个小时——一名中学教师的日常》一天 17 小时,若以两个字描述,那就是“忙碌”教师的时间多花在了琐碎的事务上,用于发展自我的比例很小。现在我也是深有感触啊,之前我因为有电脑的一技之长,加上乐于助的“好品质”,真的是一直忙:和其他科任老师一样的课节,小学部微机室40多台电脑(大部分是过期的经常需要维修)还有办公的20多台,再加上做课件,录像……当时还乐此不彼,现在才发现是一直忙着“打零工”。结果自己其它方面都被荒废了,甚至现在有人说:你不就是会点电脑吗?相比于其它老师我还要更惨一些,因为别人忙还是自己的成绩,我帮人修电脑,帮人录课,帮帮人做课件,能说某某讲课的课件是我做的,某某的优秀课是我录的吗?现在懒得和他们计较过去,我是醒悟:人有亲疏远近之分,事有轻重缓急之别分。我现在也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的"为"是"修习,修炼"的意思。
巧用“四象限法则”
时间就那么少,事情总那么多。巧用“四象限法则” 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我们把每天要干的事情放到不同的象限里,把事情分出了轻重缓急,充分利用时间的愿望就已经达成了一大半。首先可以把象限三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活动砍掉,这样不仅可以省出时间,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力。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克制,也会让人们变得强而有力”。要知道,朋友圈、电脑游戏和逛淘宝等等,一方面利用人类偏好即时反馈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娱乐,同时它们也利用这一点俘获了我们的注意力以攫取利益。
充分利用“二——八法则”
在普通教师中脱颖而出的无外乎那么几条路子:教好学生,在官方统计的学生学业成绩评比中稳居前茅;砥砺教艺,在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中崭露头角;精进教研,在主流教学期刊撰文发声,获得业界认可,形成自己的独特教育思想。综观李镇西、魏书生等中小学教育名家都是如此成就自己的。而走这些路子,就应该锚定一些促进大目标达成的事情,比如在砥砺教艺上持续地努力,同时关注一些创新性的事情,比如如何通过学生自主小组管理来解决班级管理,自己抓大放小,将杂务交给学生。
生命有限是人类面临的永恒命题,琐碎工作常常让我们陷入忙而无功累而无果的境地,这也是我们教师遭遇情绪困扰的首要原因。反之,若是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达成我们期待的目标,这将成为我们享受情绪五彩世界的由头。因此,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去达成我们的目标,满足我们的需要,是我们和情绪做朋友的第一招硬功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