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池幽且静,沉沉碧水深。
青蛙忽跳入,激荡是清音。
古池塘啊,青蛙跳入水声响
这是同一首日本俳句的二种中文翻译。作者是日本**时期的在日本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俳谐大师松尾芭蕉。
我本人,更喜欢第二种译法,古拙、朴实、极简。
如果说我国的五言绝句四句二十个字,是最小的诗体的话,那么俳句则是日本传统诗歌形体最小的了,它整首诗只有十七个音,句调是五、七、五。
松尾芭蕉(1944--1694)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俳谐大师。是他将俳句的形式推向了顶峰,在日本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俳句因为形式上极短小、简洁,往往表达的是作者所目及的极微小的生活场景,或者是由此所引发的诗人刹那间的情思,虽简短、压缩却意味隽永,如茶香蕴温在唇舌间,令人体味和思索,回味无穷。
犹如十数枚龙井茶叶,轻轻放进一壶微温的虎跑泉里,蜷缩的茶叶受到泉水的滋润,慢慢展开,渐渐地、渐渐地将泉水染绿,馥郁的茶香徐徐弥漫开来··· ···
又如含苞的花蕾,它的花瓣还没有展开,它的色香还没有展示,却引人遐想。
将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不经意的细微的场景入诗,在美妙的韵律中赋予禅的意境。
这,就是俳句给人的审美感受。
这首《古池塘》在表现手法上以动衬静,通过一只青蛙跳入古池塘这一转瞬即逝的动感形象,反衬周围环境的静谧和诗人的闲寂。试想,如果环境嘈杂,谁会听到青蛙入水的声响?如果内心浮躁,谁会有心思注意古池他里跳进了一只青蛙?
白描的表现手法,抓住了自然界中偶尔的一瞬,动中衬静,静中有动,这样的静谧,不是无生命的死寂,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勃勃生机,虚实交融,空寂交错,在虚静中引人禅思。
《古池塘》带给读者的是一种虚静的审美心理感受。在这样一个娃跳入水都能惊动周边静谧的幽境里,很容易物我两忘,融入虚寂的自然环境,进入无欲亦无得失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精神状态。无知、无欲、无为、无事、无我,“致虚极,守静笃”,以内心的静应外界的动,排除一切杂念,让浮躁的心灵归于虚空,回归内心的澄明与宁静,以通透明了的眼光去看待红尘世界。
禅茶一味,诗茶一壶。禅是心悟,诗是心语。茶是物质的灵芽,诗是灵魂的低吟。“一味”就是心与茶契合,心与心相通;“一壶”是诗与茶相濡,情与情胶合。
类似俳句《古池塘》这样充满禅意智慧,而又极幽寂、极闲静的小诗,早于日本江户时代数百年的中国唐朝诗人王维和裴迪的《辋川集》中,就收录了许多类似风格的五言绝句。
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春桂大小如米粒,是极细小的。在春夜的山居里,闲寂的诗人能察觉到它的飘落。更传神的是,月初月落本是大自然中常见的现象,而且原本是悄然无声的,但却将山中的鸟儿惊动了,在流淌的山涧里偶尔啼叫。月儿悄悄升起,静中有动,但这种动是在大多数人无心中的慢动。但静谧山中的鸟儿比人更敏感,居然受惊扑煽着双翼飞起。在寂静山野里飞起的鸟儿,和几百年后跳进古池塘的那只东瀛青蛙一样,触动了诗人作诗的灵感,禅意的顿悟。偶尔的啼叫,带着春夜山涧的湿润,反衬得周围环境愈加空寂、静谧。
读者理解、品鉴这一类极凝缩的小诗,是需要一定生活的体验、细腻的情感和智慧的,这样才能理解这种极幽静的情境中诗人的心里体会,并细加吟味,如此,才会领悟到诗人作品所传导的暗示,触发禅意的幽思,进而去思索和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才能会心细品享受这种闲寂境界。
那只江户时代的青蛙跳入古池塘时,那落水一瞬间溅起水花的细小声波,在闲寂中荡漾开来,令有慧根之人在幽静中顿悟世间万物。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幸有此造化的。那些头脑简单,情感粗粝的人,当然是无缘欣赏、享受一切人类精致的精神产品的,他们容量有限的大脑只适合在广场上狂吼:“东风吹,战鼓擂,今天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青蛙的一生很短暂,对它而言,古池塘象征着永恒。它的纵身一跃,只不过是在瞬间扰乱了古池塘的平静。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何尝不像那只跃入古池塘的青蛙?永恒的天地宇宙何尝不像那个古池塘?
有机的生命被包孕在无机的天地宇宙间,任何生命形式都不过是匆匆转瞬即逝的过客。如江户时代那只跳进古池塘扰动静寂的青蛙。
所以,我们既然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在短暂的生命旅程里,尊重客观世界永恒不变的常识、逻辑,遵从自己内心世界原始的对外部永恒世界的敬畏,遵从内心世界对自己同类良善悲悯。
为了生存委曲求全,可以理解,但对正义、常识、真相、逻辑、善良、悲悯等等,这些人类与生俱来的所要追求的,所要遵从的,不妨枪口抬高一寸,与正义、常识、真相、逻辑、善良、悲悯等等为善。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过是他爸妈寻欢作乐顺带的结果,哪来什么“崇高的使命”?哪来什么“肩负的责任”?一切鼓吹乌托邦,给人画大饼的观念、思想、理论,在永恒的无机的天地宇宙世界里,统统不过是虚妄的歪理邪说,不值得为其虚耗短暂的人生,不值得为其泯灭良知,同类相敌、同类相残。
是的,我们都是跃入古池塘的那只青蛙,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都不过是倏忽间扰乱了古池塘的永恒的宁静而已。
我们阅读历史,无论中外,处处都有对暴君凶残不义的记述、谴责,处处可见一个个君王因腐败残暴而王冠落地,可见:暴政最终总是被人性所瓦解。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已经证明:并没有千秋万代续命的帝国。——犯不着!
所以,明智的人士总会顺应永恒的自然法则,珍惜自己短暂的生命,同时也尊重他人——同类的自由与权利。
所以,睿智的人士犯不上为邪恶与不义搭上自己短暂却原本纯真的人生,否则,所谓的“尽责”、所谓的“敬业”,只能换来人们“萨*币一个”的鉴定。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当大厦轰然倒塌以后,今日的荣耀将成为明天的负荷乃至污点,不值当。
所以,还是让虚妄邪恶的梦想,见鬼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