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大学》浅读(2)弘扬高尚的道德

《大学》浅读(2)弘扬高尚的道德

作者: 简书老张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21:37 被阅读0次

    《大学》第二章只有26个字,属于“传”的首章,主要是对“经”文中的“在明明德”进行简要的引证、阐述和发挥,以此证明其观点古已有之。

    本章引用的古代典籍有三个,即《康诰》、《太甲》和《帝典》。《康诰》是周公对康叔治理殷商旧地民众所做的命令,换句俗话说就是国家主席对一位省部级干部所做的工作训令和宏观指导。《太甲》是商朝宰相伊尹教导商朝继承者太甲如何做人做事,当好国君的嘱托,分为上中下三篇。开始时太甲还听从,后来一度我行我素,肆意滥为,民不聊生。伊尹不得已就放逐了太甲,自己执政。后来,太甲翻然悔悟,伊尹就还把政权交还给他。这个故事流传天下。《帝典》包括《尧典》和《舜典》,是记载尧舜先进事迹的书籍,也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后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和风俗的重要文献。比如,这部书里规定了东南西北之方位和春夏秋冬之四季。

    三个典籍引用的意思大同小异,都有弘扬崇高美德之意。“德”作为中国伦理和思想的核心理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对“德”字的理解,从汉字演变中可以有多重了解。一种是从彳(音赤)从直从心,即直心而行即为德。另一种是由彳,十,目,一,心组成,意思是人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呢?在众目睽睽下,依靠本心本性而作就可以啦。古人为了表示“德”之修为不够到位,经常将这个字少写一横,足见古人对道德的重视。我国自古以来,对道德的论述汗牛充栋,周易说厚德载物,儒家说忠孝仁义,温良恭让。总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为人之道,以德为先。

相关文章

  • 《大学》浅读(2)弘扬高尚的道德

    《大学》第二章只有26个字,属于“传”的首章,主要是对“经”文中的“在明明德”进行简要的引证、阐述和发挥,以此...

  • 诵经典 传美德——木兰小学期末国学经典展演活动

    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读书和诵读热情,木兰中心小学校于2...

  • 道德

    高尚的道德形成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格形成高尚的事业,高尚的事业形成高尚的命运。而相反的,没有高尚的道德便没有高尚的...

  • 《华杉讲透<大学中庸>》01: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爱民,在于达到最高境...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行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行善。 译文:大学的道理,在于弘扬高尚的品德,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 情暖金秋 爱在重阳

    华东区:王汝翠 报道 为弘扬尊老、敬老的文明新风尚,培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高尚道德情操,切实为老年人...

  • 浅读《大学》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大人者意味通晓天地万物之理之人! 合分三纲八目: 三纲者: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八目...

  • 大学浅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在现代是一所学校,在古代是相对成年的教学,也作博学的解析,是古人...

  • 浅聊高尚

    在这个世界上,看起来高尚的人,未必是真正的高尚。 只有当你明白,人究竟是因为什么高尚,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依靠世人...

  • 《“1+1”教学》以德立教:常怀感恩之心为立德之本!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道德高尚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学》浅读(2)弘扬高尚的道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kn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