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从一个冥想,开启今天一天的学习。在轻缓的音乐中,张老师带领着大家的意识从婴儿到成人的成长历程中逛了一圈。
接下来就进入分享时间。一个男生回忆起自己在青春期的心路历程及重要他人。给妈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认识青春期孩子的机会。青春期的男孩面对着不同的关系,他们矛盾,冲突,混乱,迷茫,痛苦。父母往往难以理解他们的压力,看不见他们的内在,只能看见行为层面。感受不到他们在渴望层面的改变,他们渴望活出意义和价值而不再是被爱和照顾。这个时候,家长要问自己:我能否成为他青春期的重要他人?如果不能,站在这个位置上的可能就是其他人,有可能是老师,朋友,也有可能是网吧,不良朋友...
接下来是一个提问:小孩无理取闹怎么办?张老师在各种信息的提取中,摆了一个雕塑。我们才发现,孩子的事不是事,真正有问题的是夫妻关系。夫妻,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进入婚姻后,在柴米油盐中,渐渐忽略了“人的部分”。我希望的他,我认为的她,原来都不是理想中的他,而我也看不懂真正的他。当很多情绪涌动,存储,我们表达不出来,就拿孩子说事,其实是心里空了,情感没有润泽。一个雕塑,真相大白。第一次来学习的爸爸,连连拍手,说,就是这样的,表达出了我自己说不出来的想法。很神奇。
最后,就是“冰山”了。张老师的冰山玩儿的很溜,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冰山”的各个层面。有同学说,我被搞糊涂了,开始以为冰山很简单,没想到是这样走来走去,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晕啦晕啦。
问题:因孩子上兴趣班,和老公意见不合,互相评判,有分歧。通过走“冰山”,发现原来我和老公是一样的,只是程度差了一点点,我俩原来是“轮流坐庄”。在对孩子的心疼里,发现原来我是心疼小时候的自己。因心疼而矛盾:又想孩子轻松自由,又想他学业有成。在抽丝剥茧中,我们发现信念如此顽固,信念下面还有信念,最后发现真正的问题是:我如何面对自己内在冲突、打架的两个部分?孩子什么时候可以看见一个稳定的妈妈?孩子很混乱。
借由这个议题,我们开启了小组讨论式学习:如何做一个安全的、稳定的、有界限的父母?没有标准答案,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提炼出智慧。
一天的学习结束。张老师的授课风格,轻松,幽默,欢快,实在,接地气。我看见大家越来越“沉下来”,开始好奇自己,发现别人。觉察越来越多,越来越敏锐。中场休息的时候,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讨论自己的学习和新的发现。下课结束后,久久不离场。又有一批人走上了觉知之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