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系统科学家贾克·潘克塞普认为,每种情绪本质都在大脑皮质下有一个回路。
进化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指出,情绪就像心理器官,类似于具有特定功能的身体器官,情绪的本质是一组基因。
进化心理学家丽达·科斯米德斯和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认为每种情绪都有一个天生的、不可见的本质,他们把这个本质看作一个「程序」。
由此看来,情绪并没有一个“定论”,我们不妨把它当成一个开放式的课题,针对每一种境遇,每一种领域,每一种人,甚至每一种基因去进行探讨。
尽管科学家们宣称,他们找到了情绪的秘密。但是那些阴晴不定的情绪真的能总结成方程式吗?然后通过神经科学,遗传学,心理学进行一一透视吗?
人为什么会有情绪?往往是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显性需求好说,有一些隐性需求怎么去挖掘?
情绪从中滋生时,人类趋利避害的底层安保系统能不能及时响应?还有所谓的脑科学,神经学到底是怎样驱动情绪的?作为一个凡人,我们该怎样在理性和情绪中获取平衡?
在《情绪是什么》中,欧洲新锐神经科学家乔瓦尼·弗契多以科学家的理性和艺术家的笔法,分7章探讨了愤怒、内疚、焦虑、悲伤、共情、快乐和爱这7种情绪。
每章以一个作者亲身经历的情感小故事为引子,介绍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对这种情绪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检讨了科学方法的不足与争议。
它跳出了纯粹的科学视角,从哲学、艺术、诗歌、音乐、戏剧等不同角度,诠释情绪在真实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力量与意义。这使得整本书不仅拥有科学的理性思考,还兼具了科普书少有的感性一面。
本书的作者是乔瓦尼·弗契多,是一位意大利籍的神经科学家。他主要研究情绪的神经基础,曾多次在《自然》《科学》等世界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他还是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会说9种语言。
但是,这本书不是看一遍就能懂的 ,尽管我们能够从中截取一些情绪认知,提取一些情绪价值,但不能纵观情绪的大宇宙。至少我觉得有一些烧脑。
情绪,虽然有分子生物学、脑科学和心理学加持,但依然还无法用简单的归因,有很多情绪,我们只能找打一些明显的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人类在这个领域依旧任重道远。
脑干是我们生理性存在的支柱。你可以把它看成是大脑中的“电源总开关”。
处于大脑的核心但比较靠外的部分的功能是加工情绪。正是在这些深层结构中,最原始形式的情绪得到了加工。
最后,围绕着边缘系统和脑干的结构是皮层。皮层是最后添加到大脑组织中的,但它的演化程度最高。皮层最初出现时很薄。
很多个世纪以来,理性和情绪被认为是大脑两种相反的属性,彼此竞争。它们就像两种互相排斥的物质,永远不会混合,如同水和油。
作者说:由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构成的情绪彩虹中,快乐和恐惧是相反的两端。它们的差别并非好与坏的差别,而是趋近与回避的差别。消极情绪包括愤怒、内疚、羞愧、懊悔、恐惧和悲痛,所有这些情绪都暗示着,我们需要抵御或回避某事物;积极情绪包括共情、快乐、欢笑、好奇和希望,它们暗示着,我们倾向并渴望拥抱外部世界。
很多人把它归因于环境,个人和基因的不确定性。但它们只是调节器,它有可能放大这些因素的作用,也有可能减弱它们的作用,就像音响设备的音量旋钮。
别忘了:情绪在理性的背后,无意识地帮我们做了决定。情绪会做出它自己的判断,而且它的判断和理性具有同样的可靠性。事实上,如果没有情绪很有说服力的建议,理性根本无法发挥作用。
愤怒是一种让人激动的情绪,它赋予我们行动的力量。尽管它表现出来的面孔很丑,但是它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与选择。我们若对它有所察觉,便可以很快的让它偃旗息鼓,并且只有自己一步步的趋向理性。
内疚对人的指责非常的敏感,常常不放过自己,或者以此来操纵别人。它是愤怒的反面,会玷污一个人,让人觉得自己卑鄙肮脏。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宽恕别人,做到对别人宽恕。
焦虑的根源在于意识到我们有选择想成为谁和想如何生活的自由,因为做不到,所以有情绪。认知行为疗法基于这样的假定:认知扭曲造成了焦虑。它教会我们为恐惧找原因。我们不妨学学曾国藩: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悲痛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它也被视为包含其他情绪的一个过程或一段轨迹,就像链条中需要解开的结。它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庆幸的是,它会由强变弱。我们要允许自己泪流成河,来清理情绪上的伤口。只要敢真正的面对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
共情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进行设身处地的思考。它使得各种情感在我们之间回荡。它是识别他人所思、所感,并以类似的情感状态做出回应的能力。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共情能力,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情商,让自己的幸福感在其中得到提升。
快乐并不只是短暂的快感,很多人是在奖赏回路得到它的。左脑快乐,右脑悲伤,说明我们应该在快乐中保持平衡 ,以免乐极生悲。制造快乐分子是一个人的能力,对于一个幸福主义者来说,它是非常重要的。
爱情不是一种情绪。爱情是一个情绪套餐,它包含快乐,悲伤,嫉妒等等一整套情感。它可以让你上天堂,也可以让你下地狱。无论是柏拉图之爱,还是身心灵的结合,我们都渴望用爱情体验真正的成为自己。
奥斯卡·王尔德说:任何生活理论在他看来都没有生活本身重要。无论是哪一种生活体验,都免不了情绪体验。我们不妨把它当做人生的种种“观自在”,用一颗进修的心去慢慢的渡人渡己。
书读到这里了,我们不用再问情绪是什么了?只是在当下静静的觉察,因为除了这七种情绪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小情绪在滋生。
当你对生命说是的时候,小情绪也会乖乖的俯首称臣,它不会过分的左右你,会慢慢的帮助你去成为自己,假如你一直保持觉察心。
情绪是什么?如果你不定义,它就可以像水一样流动。无论任何时候,你都要觉察自己的心。最后给大家分享一首小诗:
当厌烦一个人,我们会放大他的缺点
当喜欢一个人,我们会放大他的优点
因此我们的情绪像一个染色剂
当我们嫉妒一个人,我们的心开始烦躁
当我们嗔恨一个人,我们的心开始愤怒
因此我们的情绪伤害着自己
所以任何时候去观察自己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