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吃透文本明要求: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纪念白求恩》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纪念性的文章。本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这个单元课文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有的是对美好人生的礼赞,有的是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还有的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回顾,选择这些课文,试图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受生命。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全文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思路清晰,逻辑谨严。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对于议论文的学习,将本节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雅词。
2.梳理全文思路,理解各自然段间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文中简洁、凝练、典雅的语言。
2.背诵并理解文章中的经典段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有利于时代和人民的人。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2.学习默读,侧重圈点勾画和做标注。
难点:理解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真正内涵。
二、说学情——研究学生定策略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议论文的文体常识了解不多,这篇课文是比较典型的议论文,学生理解难度不大,但对于相关议论文文体知识只做相关了解,学习本文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真正内涵。同时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三、说教学——优化教学达目标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的方法:
1.默读法:语文就是在读中获得提高的学科,以读促教,在读中学,使学生达到其义自现的程度。本课主要教会学生学会默读,进行圈点勾画。
2.质疑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四、说学法——授之以渔促发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引导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由“学会”到“会学”的金钥匙;是学生进入“自能读书的指路灯”。教学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学法,如:读一读,勾一勾;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品一品;读一读,议一议的方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议论、升华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五、说过程——引导实践练真功
整个教学思路的设计理念是:
单元目标:1.理清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2.学习默读,学会圈点勾画。3.学会在默读中理清作者的思路。课标: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让讲堂变学堂)
人民教育出版社专家所言:教读课文,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
基于单元目标、课标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所讲的理念。我在教授本课时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讲白求恩之故事,二、读《纪念白求恩》之文章,三、学白求恩之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