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伟大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造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他的“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庸之道的哲学智慧,“走大路,天下为人”的政治理想。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今天是跟着马老师第二次共读《论语》,上午有时间,我专门准备了笔记本,随时记录共读心得。马老师今天讲了《论语》中为学篇的第5至16句,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孝道、诚信和学习三方面的内容。
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入则孝,就是与父母一起修炼。在家孝敬父母,理解父母的所做所为,让父母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这一条要做到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们知道,父母年纪大了,他们不喜欢出门,身上总是这里不舒服,那里难受,嘴巴喜欢念叨,而年青人听不习惯,容易与老人产生分歧。特别是那些行动不便,要儿女服侍的老人,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许多矛盾。每一个人都会老,我们今天的孝敬就是明天孩子对自己的孝道。
“出则悌”就是与外人一起修炼。在外面我们要接触许许多多的人,我们的文明礼貌,我们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与人交流、沟通,待人接物都要做到有礼、有节,如果一个没有礼貌的人去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我一个同事就是遇事斤斤计较,说话尖酸刻薄,这样的人,大家都敬而远之,有困难,人家都不想帮忙。
“谨而信,泛爱众”就是用做事情来修炼。在生活中,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细心,要抱着谨慎的态度来把握细节。做事不能粗心大意,有时一个很小的细节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我们部门有一个干事,做事特别不靠谱,有一次军训闭幕式,学校老总们都要过来参加,要他打一下电子屏幕上的字,他十个字错了两个,连校名也打少了两个字。老总看了,很生气。因此撤掉了他干事的职务。因为一件小事,由于自己不认真,造成失误。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诚信。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德行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忠信。尽己之谓忠,竭尽自己的全力就叫忠。人言为信,说话算数就叫信。你做任何事情都能竭尽全力,就有了忠的品格。有了这个品德,你做学问自然也会竭尽全力,竭尽全力治学,学问就坚固了;竭尽全力做人,人品就庄重了。绝不失言,别人也就信任、敬重你。自己庄重,别人敬重,威望必然随之而来。古语云: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诚信,在我们中国人心中特别重要。一个讲诚信的人,别人跟你合作就非常放心。如果你事事要算计别人,占别人的便宜,那别人就不想跟你合作了,你去办事也会遇到阻力的。
第三个方面是学习。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连教育领域都有AI写作了。如果一个人不保持学习的热情,那到一定的时候一定会被社会淘汰的。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读一点书,多学一点知识绝不是坏事。特别是教育行业的人,每天都要输出,如果仅凭自己的一点经验来教学,那必将活在过去。自从加入新网师以后,我坚持学习,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已近三年,人家说三年磨一剑,我虽说剑还没有磨锋利,但已有一些棱角显现了。我自己感觉到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看抖音和视频号里的东西,时间一长感觉自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因为这些直观的画面一直在刺激自己的大脑,大脑享受着这舒适的画面,不愿意去思考了。大脑也躺平了。
学习了《论语》中的”学而篇“,让我有了如下感悟:一是如何提升自己个人的能力。二是如何与他人相处?三是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一、如何提升自己个人的能力?自己每天的所学要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这样知识才会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吾日三省吾身:多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自己,做完一件事,及时反思、复盘,这样能让检视出自己做事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过,则勿惮改:认真改正错误是进步的前提,有错即改是一项传统美德,不要碍于自己的面子而不去回头看,这样只会让自己停滞不前。 温良恭俭让:每天都为自己做“正向积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精神追求应高于物质追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话跟妙语一样,每次念起来都觉得朗朗上口,反复念的话,还能祛除杂念、清心静气。
二、如何与他人相处?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现在社会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讲究的是团队作战。多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善于去发现自己的不足。要有见微知著的识人能力。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根基。只要你诚心待人,别人一定也会以诚待你。
赵普为什么能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因为里面的每一句话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每一件事上都有可操作性。里面的道理永远也不会过时,今天我们学习论语,就是在传承孔子的大智慧。让孔子的精神发扬光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