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娘一边对张生和崔莺莺的婚姻大事,以及洞房景象进行各种幻想,一边匆匆来到张生所住的普救寺西厢房门前。
到了张生门前,红娘看到么安静的地方没有一个人路过,晶莹透澈的露珠装点着青色苔藓,她毕竟女孩子家,为避嫌,没有直接敲张生的房门,而是在敲门前先咳嗽一声提醒张生。
等张生打开门看到是红娘,赶紧向她打躬作揖,礼数备至。
红娘看到张生拱手依着礼数迎接她,就赶紧向张生回道 :“先生,给您回礼了。”
然后,红娘看到张生的帽子,光亮得把整个人照得鲜明,白色的衣服洗得很干净,兽角装饰的腰带尾部翘出。
看到张生衣帽整齐光鲜、脸庞干净,红娘就知道这是为了吸引她家小姐崔莺莺对他上心。
看着张生的样子,还凭着他的才气性情,红娘就想,她一向看不上张生这样的一般人,现在一看到了他,红娘自己竟也开始有点动心了。

红娘正看着张生,胡思乱想着,张生开始请红娘进房说话,让红娘安心待会。
然后,对于红娘来找她此行目的心知肚明的张生,偏偏又明知故问,他问红娘为什么到他那里去?
红娘就告诉张生说是她听从崔夫人的吩咐,特意过来请他过去喝几杯酒,还请张生不要推辞。
张生一听红娘如此说,赶紧回答道,马上马上!随即张生又问红娘酒席上有崔莺莺小姐不。
看到张生那样出言无状,红娘就想,她那里“请”字还没说出来,张生的“去”字就说出连忙答应了;张生之前在莺莺小姐前面,只说声“姐姐”,就不敢说话了。现在张生他一听到“请”,就像是听到了将军的军令,满心欢喜着听从指挥。
接着,张生又向红娘问崔夫人请他赴宴吃酒的原因。
红娘回答道,第一个原因是为了安慰受惊吓的人,那个人当然就是崔莺莺了;第二个原因是崔夫人要答谢于张生。
街坊邻居们,崔夫人谁都不请,也不接受他们的情谊。而且崔夫人还避开普救寺所有的僧俗,只请张生一个人,为的是和张生谈他和崔莺莺小姐婚配的事情。
我们从红娘回答张生的这句话里,首先能看到红娘的单纯,她一厢情愿地认为张生与崔莺莺的婚姻已经得到崔夫人的认可,当晚崔夫人摆宴席又只请张生一人,就是要谈他和崔莺莺婚配的事情。
其次,我们能看到红娘的无知,在那个年代,在封建礼教约束严格的环境下,又是家族声名显赫的崔家,更别说是贵为人臣的崔相国的千金小姐谈婚论嫁,再怎样不要求门当户对,至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三礼六聘那是万万少不得的。
按照红娘的想法,崔夫人已然同意张生和崔莺莺的婚事,事情好像就万事大吉了似的。

其实,即便崔夫人果真确定同意把女儿崔莺莺嫁给张生,那也得有形式上不可废的媒妁之言和三礼六聘。
更甚至,再退一万步来讲,即便崔夫人不顾任何礼教的要求,省去媒妁之言和三礼六聘,也不可能把相国家唯一的千金小姐如此草草嫁人,直接把男方叫到家里,吃一顿酒席,然后就直接偷偷摸摸入洞房成亲了。
所以说,红娘的想法不单单是有点天真,更多的是无知了。
另外,红娘此时对张生的回答也是一大伏笔,正因为红娘觉得应该当晚就安排张生与崔莺莺成婚入洞房,结果崔夫人的举动却大出她意料之外,于是才有了后来红娘立场的完全转变。
红娘本来是站在崔夫人一方的,是站在封建礼教一方的,是站在崔氏家族的声誉一方的,最后她完全站在了崔莺莺一方,站在了张生一方,站在了封建礼教的对立面,也站在了自由爱情、自由婚姻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一方。
也正如此,在后来的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情节发展中,红娘才主动帮忙,奇思妙计百出,设计安排崔莺莺和张生私下约会、定情、偷情,使尽手段推波助澜,最终成就张生和崔莺莺的一段美满姻缘。
当然,这些是后话,我们这里暂且不提。
话说回来,张生一听红娘说,崔夫人要在筵席上和他谈论与崔莺莺婚配的事情,张生就赶紧表态说,他很乐意过去赴宴,然后赶紧让红娘帮忙看看他整个人看起来怎么样,因为他房间里没有镜子,他也没办法好好梳妆打扮一番。
红娘看张生如此模样,看到张生那欢天喜地的高兴样,红娘开始好好一边观察张生一边心中暗想,他还真是愿意听从邀请。
张生来来回回、反复查看自己,这个优秀的咬文嚼字的着了魔的书呆子。把头上擦拭得油光铮亮,苍蝇无论落得慢还是都快要被滑倒,油光亮得能照花别人的眼睛,酸溜溜得能把别人的牙齿酸疼。

虽然张生房间没有镜子,我们通过红娘的眼睛,也能看出张生的那一番梳妆打扮还真是用心极致,真不知如果再有一面镜子的话,张生会打扮成什么样子呢?
张生是打扮得溜光油滑了,红娘虽然觉得张生好笑,但也看得很满意。
既然张生都准备好了,他们要赶紧去崔夫人那里赴宴了吗?
临行前,张生只对自己的外表做一番装扮就足够了吗?
红娘又如何看待张生的赴宴前准备呢?
我们还是接着看下文。
网友评论